一所城市小学的乡村情怀
时间:2019-11-26 08:53:55 来源:光明日报
[导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边长,所以它们都有棱角,如果把车轮做成这种有棱角的形状,行驶起来会很颠簸,而圆形所有半径都相等,行驶起来就很平稳。”老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时,学生这样回答。这是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边长,所以它们都有棱角,如果把车轮做成这种有棱角的形状,行驶起来会很颠簸,而圆形所有半径都相等,行驶起来就很平稳。”老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时,学生这样回答。
这是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二小学的一堂数学展示课,授课教师是来自重庆巴蜀小学的江传绪。巴蜀小学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一所全国知名小学,过去近20年来一直坚持对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进行“1+1+N”互助帮扶。彝族学生约占40%的西昌二小,是巴蜀小学在教育部教师司领航精准帮扶项目中的学校之一。除了选派骨干教师支教,巴蜀小学团队还与西昌二小开展教学科研交流。10月23日,巴蜀小学校长马宏就带着冯栎均等11名集团干部教师来到西昌二小,参加了双方共同举办的“创新课堂改革,共话教师成长”研讨活动。“‘1+1牵手互助’是对城乡学校帮扶机制的习惯说法,我们又给自己加了一个‘N’,就是想通过牵手一所学校带动周边N所学校,影响到更多的区域。”马宏说。
江传绪的这堂展示课以“圆的认识”为重点,从圆的形状入手,逐步深入到圆的半径、直径,最后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同学们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我们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这样的现场观摩确实机会难得。”西昌二小数学教师钱荣艳说。这堂课她记了很多笔记,把江传绪老师在一些授课环节使用的道具、图片,甚至一些手势和表情都记下来了。
音乐教师吴焊、英语教师王春艳和体育教师刘豫,8月底就从巴蜀小学来到了西昌二小。吴焊一到西昌二小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他告诉孩子们,自己在巴蜀小学的红领巾广播站参加一个学生主持的节目时,介绍自己是吴焊老师。那个同学说还是“月亮姐姐”“金龟子”这样的名字好听,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金豆豆”。孩子们哄堂大笑,“金豆豆”的称呼很快就在西昌二小传开了。支教期间,吴焊参加国庆演出排练离开了两个星期,回到西昌二小的第一堂课,一个11岁的男生在讲桌上留了一个字条:“许久不见,豆儿。”字条下是给他画的简笔画像。
在西昌二小的第一节体育课,刘豫发现班上竟然没有体育委员。她灵机一动,让每个同学轮流当体育委员,然后发动大家一起想口令和口号。“做操的时候要让大家把手都打开,就给他们说,你的面前有两扇门,要伸开双手把它们推开。”她一边示范一边解说,“对,就是这样推开。”有的同学边做嘴里还边模仿木门被推开的声音,体育课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一节体育课后,另一个班的一位同学把刘豫拉到一旁,悄悄拿出一包餐巾纸塞给她:“老师,这个礼物送给你,你以后会给我们上体育课吗?”
在王春艳到西昌二小之前,这里只有8名英语教师,其中包括一名年龄超过70岁的老教师和3名来此支教的大四学生。刚接手五年级英语时,同学们的听说能力让她焦虑,还有一些学生对英语根本不感兴趣,这让她更有压力。看到同学们下课后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王春艳慢慢有了主意,她尝试着将英语课堂变成英语游戏课堂,让同学们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以前一见到我站在教室门口就变得无精打采,现在老远就会大声地喊我的英文名‘米丽’。”王春艳说。西昌二小校长沈光虎则认为,巴蜀小学结对的帮扶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原来孩子们都怕说英语,现在很多活动都能用双语主持”。
在西昌二小的带动下,凉山州17个县都各自确定了一个基地学校。西昌二小每周都有教研活动,由巴蜀小学的支教教师和本校教师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切磋,同时通过邀请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方式辐射带动基地学校。凉山州宁南县景星镇小学语文教师刘顺香在参加教研活动后说:“怎么样才能做到既保证取得好成绩,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化、个性化发展?这些教研活动确实能给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很多启发。”
“看起来是我们城市学校在帮扶边远山区的学校,实际上他们也在帮助我们。”马宏说。结对帮扶9年后,巴蜀小学从2011年开始探索以“文化互助”丰富和完善“1+1+N”模式,通过文化互助促进帮扶双方在教师素质、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全面升级。马宏认为,“‘文化互助’不是以一种文化覆盖另一种文化,而是用一种动力去激发另一种动力”。比如:参加“文化互助”的城市和乡村学校,鼓励教师和同学们结对交流;开展送课下乡、互动论坛、影子培训、主题访学等活动。自2011年以来,巴蜀小学参与“1+1+N文化互助”的教师约1.5万人次,直接访学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
这么多学校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激励巴蜀小学不断创新办学理念。2018年12月,巴蜀小学凭借《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核心其实就是‘化-联-跨-展’。”马宏说,“跨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或水平,打破常规做法组织跨班级、跨年级的学习;联,就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融通;化就是育人目标校本化、序列化、精准化;展就是用表现性评价等办法,展现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学习成效。同时,在实践中注重对时代与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让教育成为儿童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巴蜀小学的“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改革,则探索通过“学科内融合”“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技术”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这些成果很快都推广到了巴蜀小学“1+1+N”文化互助的学校。王春艳在西昌二小一节主题为“What do you often do?”的英语课,先通过教唱《Days of the week》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单词,开始主题学习后,王春艳又展示自己洗衣服、看电视的照片,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常识学习,还安排同学们4人一组扮演角色并在情景中对话。马宏说:“我们坚持‘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