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经济指标波动引关注 逆周期调节有望加码
时间:2019-11-26 07:37:14 来源:中国经营网
[导读]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一定的波动,引发市场的关注。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7%,比9月份回落1 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 2%,比上个月下滑0 6个百分点;此外,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 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 2个百分点。虽然上述经济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但《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10月份经济数据中也不乏亮点。
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一定的波动,引发市场的关注。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比上个月下滑0.6个百分点;此外,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虽然上述经济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但《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10月份经济数据中也不乏亮点。例如,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反弹,出口有所改善以及新增就业提前实现全年目标。
在政策走向上,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预计今年在政策调整上是‘财政为主,货币为辅’,因此在逆周期调节的加码上,我们更需要关注财政政策的发力,如专项债额度的提前下发与增加。”
波动数据中不乏亮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分项中,虽然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反弹。官方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就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接受在《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制造业投资中存在两大亮点:一是企业中长期融资结构的改善(持续三个月位于33%以上的高位),前期减税降费政策也会给企业成本端带来优惠,意味着制造业投资不存在大幅下滑的基础;二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
“高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投资同比的迅速增长暗含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新旧切换,预计未来政策仍将加速培育新动能,即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加大投入,不断推动产业转型,通过提高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来进一步助力稳增长。”章俊认为。
但章俊同时指出:“PMI等指标显示企业目前仍处在主动去库存的状态,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不足与不及预期的盈利水平压制制造业投资的表现,企业利润的下滑仍然限制了制造业投资的年内反弹空间,制造业企业资本支出周期尚未出现扩张趋势。”
其次,出口也出现改善迹象:10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跌幅由9月的3.2%收窄至0.9%,强于市场预期。
“出口增速略有改善,可能部分受益于提前出口。整体出口增速的改善有超过一半(1.3个百分点)来自对美出口的好转。同时,10月对欧洲和东盟的出口以及一般贸易出口也有所反弹。”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发给记者的分析称:“此外,尽管去年同比基数较高,但10月进口同比跌幅由8.3%收窄至6.4%,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进口的反弹,这可能也来自相关产品出口的好转。”
从主要出口国来看,10 月对东盟、欧洲与美国的出口增速均有改善,尤其是对东盟的出口增速由9.7%大幅上升至15.8%,对整体出口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一般贸易增长且比重提升: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5.19万亿元,增长4.8%,占我外贸总值的59.3%,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8.5%。
另一方面,新增就业提前实现了全年的目标。官方数据显示,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已经完成1193万人,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预期目标。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10月份是5.1%,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
“PMI就业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在就业优先政策下,稳就业已取得初步成效,制造业企业用工状况得以改善,就业市场出现企稳迹象。因而,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虽然面临压力,但不具备失速下滑的风险。”章俊告诉记者。
不过,展望四季度经济走势,章俊对记者表示:“预计四季度经济整体表现平稳,但仍面临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之所以如此研判,在章俊看来,一是经济增长仍将处在合理区间。章俊表示:“首先,房地产投融资指标表现稳健,在开发商加快推盘以实现回款的情况下,新开工、施工和竣工均出现温和上涨,地产投资韧性十足,将对四季度经济表现形成支撑。其次,今年新增就业提前实现全年目标,10月调查失业率和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就业指数回升,在就业优先政策下,企业用工状况得以改善,稳就业将进一步助力稳增长。”
二是目前有消息称申报的2020年提前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结束,但额度尚未下达。章俊认为:“在当前的政策观察窗口,年内下达额度的概率较低,即便加快推进专项债额度下发,最快也要等到12月。考虑到专项债发行与基建投资之间的滞后效应,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形成有效投资。”
三是需求偏弱导致企业产品销量下滑、库存积压,从而使企业被迫降价销售去库存,企业生产成本上涨难以向消费者进行传导,主动扩产意愿受限。同时,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资本支出周期陷入停滞,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亟待减税降费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资金需求不足将对实体经济扩张形成抑制。
对于10月份一些经济指标出现的波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答记者问时表示:“从日前判断宏观经济常用的四个方面,即增长、就业、物价以及国际收支来看,总体上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内。”
但是刘爱华同时坦言,目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增加,国内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下一阶段,将继续狠抓逆周期调节政策落实落地,全力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逆周期调节有望加码
在政策上,记者注意到,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在11月16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与《2019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上述报告将之前的“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调整为“加强逆周期调节”。
章俊告诉记者,央行将之前的“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调整为“加强逆周期调节”,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用“加强”二字替换“适时适度”,可以有效凸显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即以逆周期调节稳增长。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运行的特点适时进行预调微调,做好总量与结构的平衡。另一方面,也表明央行的政策目标是稳增长而非防通胀,央行在短期政策调整上暂不受结构性通胀压力的影响,从前瞻性的角度降低市场对通胀压力的担忧,有效防止通胀预期发酵。
随后,在11月19日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央行行长易纲在总结中也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就此,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基调仍是稳健中性,强调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但要保持定力,维护好少数实行常态性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会控制总量政策的实施,采取结构性的手段,加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有效性,近期调降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大MLF量的投放可能是这一操作思路的体现。”
记者注意到,在11月初下调MLF利率之后,11月18日,央行又下调了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引发市场关注。当日,央行开展了180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此前为2.55%。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此次开展逆回购操作,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
不过,章俊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并不认为18日央行下调OMO利率意味着逆周期调控力度的加码。首先,一般情况下,MLF利率与OMO利率同步调整几乎保持一致,无须专门为OMO的调整进行过度解读。其次,本次OMO的调整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在当前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为了缓解市场对于资金面的紧张情绪所作出的自然调降。
在章俊看来:“目前政策周期处在‘政策执行’向‘政策起效’过渡的阶段,表现为货币政策节奏较为温和,但这不代表稳增长政策层面会有明显变化。央行始终强调要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上保持定力。未来货币政策在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也会根据经济运行特点进行适时预调微调,在价格上降低LPR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是大势所趋,在数量上也有概率继续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端结构,使货币政策在总量与结构上始终保持平衡。”
“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公布更多支持措施,并在明年3月全国两会后出台具体的方案。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效率等近期已出台的宽松政策有望帮助经济增长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企稳。”汪涛还预计。(谭志娟)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