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手握数字时代城市治理“密匙”
时间:2019-11-19 10:05: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导读]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就医“最多付一次”,住宿30秒办好手续……这些快捷生活,已在杭州成为现实。2016年4月,杭州市以交通治堵为切入口,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杭州城市大脑从单一的交通领域延伸到城管、卫健、旅游、环保、警务等领域,为城市发展的痛点和难点破题。在相关专家看来,以数据资源实时调动公共资源,将实现城市治理、城市服务和城市产业发展的突破。
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就医“最多付一次”,住宿30秒办好手续……这些快捷生活,已在杭州成为现实。2016年4月,杭州市以交通治堵为切入口,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杭州城市大脑从单一的交通领域延伸到城管、卫健、旅游、环保、警务等领域,为城市发展的痛点和难点破题。
在相关专家看来,以数据资源实时调动公共资源,将实现城市治理、城市服务和城市产业发展的突破。配合政府自身的改革力度,城市大脑对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大有裨益。
城市大脑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
不久前,记者来到杭州市云栖小镇,这里是杭州“城市大脑”的调度中心。多少辆车在路上跑,哪个路口正在拥堵,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通过“城市大脑”的调度大屏,杭州420平方公里城区的交通状况“一键触达”。
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并以交通治理为突破口,希望打通政务、社会数据资源,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在“城市大脑”的提出者和实践者——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看来,“城市大脑”就像道路、水电一样,将会成为数字时代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基于此,2017年10月,杭州“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正式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市内高架的通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实现视频实时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一年后,“城市大脑”2.0版又将“治堵”范围扩大了28倍。
到今年,“城市大脑”逻辑构架不断完善,开始从交通“治堵”拓展到各类惠民利民的民生事中,逐渐形成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
“原来到医院就诊,挂号、放射检查、化验、配药每个环节都要往返付费,费时费力。”杭州市民周女士每隔几个月就要去医院检查。如今,她只需在就诊结束后点一下收到的短信链接,即可付费。这基于杭州将信用就医体系全面接入了“城市大脑”,在相应的信用额度内,患者可实现“先看病后付费”。
在城市车辆停泊治理方面,“城市大脑”同样发挥了大“智慧”。市民只需扫码(App)一次, 便可终身绑定,并在全城1800多个停车场库实现“先离场后付费”。目前,此项服务注册用户总数已达22万,平均每天新开通用户4000个,日均支付笔数1万多笔。
如今,政府各部门正通过“城市大脑”中枢系统的数据融通,有效调配公共资源,用全新方式服务民生。
数据“激活”城市治理现代化
事实上,现代化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持续、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城市经济持续动力不足等。专家认为,“城市大脑”能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汇聚起来,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帮助管理城市,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有效节约社会的公共资源。
——数据融通,时序优化公共资源。随着中国城市20多年的发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进行有效利用路径却并不清晰,而“城市大脑”做的就是进行数据融合。为配合“城市大脑”建设,杭州专门成立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据不完全统计,该局成立以来,已累计归集837亿条数据。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郑荣新认为,“城市大脑”在整个城市层面更好地厘清交通、城管、卫健、旅游等各部门的关系,通过数据融通,全市各部门不再只是各自为战,而是与中枢系统及其他部门产生“化学反应”,让数据为整个城市治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服务。
——倒逼政府流程再造,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说,城市大脑的各类应用场景推进,逐步明晰了政府的功能定位,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依托城市大脑,杭州文旅系统开通的“30秒酒店入住”服务,便是一次性打通酒店PMS、公安登记、门禁、收单交易、OTA预订、酒店直销等六大系统,在75家已完成自助服务升级的杭州酒店,旅客可实现30秒快捷入住。
——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对城市的治理要有更高、更宽的视野,更新、更灵的工具。在郑荣新看来,“城市大脑”就是城市治理者的全新工具,不仅能实时掌握一手资料,而且能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目前,多个城市寻求与杭州城市大脑的合作可能,杭州开始为全国的城市治理提供数字解决方案。王坚表示,未来“数据”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将是城市群一体化的重要标志。
协同创新共建“城市大脑”的内核机制
陈卫强表示,“城市大脑”要完成从单点治理到各方融通的突破,最需要的是一个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协同的联合创新机制。它需要通过资源再调整,利益再分配,以及体制再转变,来不断迭代优化。
“把城市大脑写进市委市政府文件的,杭州是第一个。”王坚在采访中反复提到这个“第一”。在王坚看来,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初具成效,打通的不仅是数据,还有部门、层级、城乡、理念的隔阂。
针对“城市大脑”建设,杭州陆续成立29个专班,政府派出“最懂业务的人”,企业派出“最懂技术的人”,云栖工程院的专家、工程师牵引管理城市大脑架构,三方合力利用数据资源,进行一场场应用实验。
“城市大脑需要技术支撑,这意味着城市核心的数据资源必须互通。不能互通,就谈不上使用。”在郑荣新看来,杭州“城市大脑”的成功,就在于大刀阔斧打通全市59个单位的、几百多亿条数据。如果政府对此有所怀疑和保留,便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谈及“城市大脑”未来的发展,相关专家表示,要从人才处着力,吸纳更多的数字化人才进入政府部门,成为“城市大脑”建设的生力军。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吕钢锋建议,政府部门要尽快找到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方式。形成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良性协同,科学合理确定政府科技投入的边界和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如今,“城市大脑”已来到了如上海、嘉兴、苏州等很多城市。王坚说,“城市大脑”的作用就是修正城市运行中的“堵点”,它不是简单的平台移植,而是根据不同城市的需求进行建设。可以想象,当长三角城市在“城市大脑”不同方面的探索,逐渐变成一个整体时,一个协同创新、高度智慧的一体化城市群就会呼之欲出。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