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观察 > 正文


植物化石揭示了青藏高原西端的干旱化过程

时间:2019-11-15 11:11: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图为札达盆地现代景观。胡远航摄中新网昆明11月14日电(记者胡远航)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最西侧的札达盆地发现了一批微小的叶片化石,通过对这批化石进行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西端的干旱化过程。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上。

图为札达盆地现代景观。 胡远航 摄

中新网昆明11月14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最西侧的札达盆地发现了一批微小的叶片化石,通过对这批化石进行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西端的干旱化过程。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上。

据介绍,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全球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它塑造了当今亚洲的地理和气候格局,并持续地驱动着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植物大化石是记录这些变化最直接证据。近年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并报道了多个新生代化石植物群,为了解高原隆升和环境演化历史带来了全新的认识。然而,高原西部的广大地区至今没有新近纪化石的报道,影响了科研人员对这里环境和植被演变过程的了解。

图为部分微型叶片化石。 胡远航 摄

青藏高原最西侧的札达盆地中富含一套连续的新生代晚期地层,在水流切割作用下形成了壮阔的“土林”景观。这里曾发现了披毛犀、三趾马等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哺乳动物化石。古生态研究组于札达野外考察过程中,在盆地北部香孜地区上新统地层中发现了一批微小的叶片化石。该组助理研究员黄健对这批化石进行了古植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札达香孜地区上新世时的植被以高原灌丛为主,锦鸡儿、绣线菊、栒子、金露梅、沙棘等小型叶落叶灌木是组成群落的主要成分。

研究人员基于化石类群及叶片形态特征组合,利用共存分析法和叶相-气候多变量程序分析法定量重建了该地上新世时的古环境。结果表明,该地区海拔在上新世时已与现在相近,但温度和降雨量均高于现在,并有明显季节性降水差异。上新世以来亚洲中部的干旱化,可能是该地植被从高原灌丛逐渐转变高原荒漠的驱动因素。

编辑:zmh

关键字:青藏高原干旱化化石过程植物西端札达盆地胡远航地区高原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