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与人争水,“阳澄湖困局”如何解
时间:2019-11-14 09:07:06 来源:光明日报
[导读]螃蟹与人争水,“阳澄湖困局”如何解【光明时评】阳澄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源地,是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的第二水源地,也是苏州的备用应急水源地。为了保护阳澄湖水质,苏州市从2001年起就不断压缩大闸蟹养殖的围网面积,目前仅剩1 6万亩。据媒体报道,阳澄湖“螃蟹上岸,污染还湖”的新问题又出现了。最近几年,阳澄湖周边村落的村民将自己家的农田挖成池塘,引入阳澄湖水,开始做起了大闸蟹养殖的营生。池塘里不能养螃蟹?
阳澄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源地,是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的第二水源地,也是苏州的备用应急水源地。为了保护阳澄湖水质,苏州市从2001年起就不断压缩大闸蟹养殖的围网面积,目前仅剩1.6万亩。据媒体报道,阳澄湖“螃蟹上岸,污染还湖”的新问题又出现了。最近几年,阳澄湖周边村落的村民将自己家的农田挖成池塘,引入阳澄湖水,开始做起了大闸蟹养殖的营生。
池塘里不能养螃蟹?当然不是,问题是池塘里的螃蟹同样是用冰鱼和玉米来投喂的,养殖完的废水再回流到湖中,污染一分不少地又回来了。据了解,阳澄湖沿湖区域建成的养殖池塘面积已高达7.48万亩,是湖内围网面积的4倍之多。
这个局面令各方都会感到尴尬。对消费者来说,花高价买来的“阳澄湖大闸蟹”很可能是阳澄湖边上的池塘里养出来的,难免有被欺骗的感觉。另一方面,“污染还湖”大大抵消了政府压缩围网面积的治污效果,治污有沦为表面文章的风险。
归根结底,阳澄湖周边村民对大闸蟹养殖的“执着”是为了生计,也是为了改善生活。阳澄湖大闸蟹名声在外,从来不愁销路,而且价格几乎年年在涨。靠着这张金字招牌,谁也不舍得主动少养。湖里不让养就上岸养,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如此并非长久之计。据报道,从2016年至今阳澄湖水中总磷的指数一直保持在0.06毫克/升左右,4年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属于Ⅳ类水源标准,而Ⅲ类及以上水源才可以作为饮用水源。螃蟹有水喝,人却没水喝,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背道而驰。这说明阳澄湖的治污之路已经到了明确取舍、迎难而上的关键节点。
对苏州来说,阳澄湖的生态功能远远比每年生产多少大闸蟹更重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对于养殖户来说,大闸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直接关系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准。如何通过利益补偿机制让这两者实现平衡,需要通盘考虑,长远规划。要明白堵不如疏,一味禁止可能只是让有形的污染无形化了。
对阳澄湖周边地区来说,也应该打破思维桎梏,主动转型,开拓新的发展方向。比如发展旅游业,阳澄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风景秀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棋局中不难找到自己的位置。
再比如,众所周知市面上有很多打着阳澄湖名义的“洗澡蟹”,那么阳澄湖为什么不能发展成一个光明正大的螃蟹流转中心呢?制定标准体系,做好安全检测,可以让“经过阳澄湖认证的螃蟹”比“阳澄湖里养出来的螃蟹”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阳澄湖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但只有保护好这一湖清水,才能有一个可以一直捧着的金饭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