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民企扶贫队助贫困山乡拥抱大市场
时间:2019-11-08 14:32:06 来源:新华网
[导读]新华社兰州11月8日电题: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民企扶贫队助贫困山乡拥抱大市场新华社记者王铭禹、张新新黄河上游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已是初冬时节。然而,当地一间刺绣工坊内,却还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暖春景象。绣坊负责人马箫箫正带领绣娘们加紧赶制一批手帕、挂画、U型枕。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刺绣工艺品惟妙惟肖,别具一格。东乡族自治县属于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黄河上游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已是初冬时节。然而,当地一间刺绣工坊内,却还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暖春景象。绣坊负责人马箫箫正带领绣娘们加紧赶制一批手帕、挂画、U型枕。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刺绣工艺品惟妙惟肖,别具一格。
东乡族自治县属于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贫困并没有限制当地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有悠久的手工刺绣历史。马箫箫告诉记者,手工刺绣主要由农村妇女制作,女承母艺,代代相传。
过去,这些手工艺品只是作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农村妇女平时带孩子,做家务,守着锅台转。“完全可以把她们组织起来,扩大生产,把灵巧的才艺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财富。”马箫箫说。
2015年,马箫箫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返乡创业者。去年,她在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舀水村办起了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实行手工刺绣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她坦言,在贫困地区办企业,面临远离消费市场、资金短缺、营销能力不足等困难,公司在起步阶段发展缓慢,销量有限。
她的困境很快被帮扶东乡族自治县的一家大型民企知悉,并成为该企业的帮扶对象。去年以来,该企业旗下的文创公司对马箫箫的企业进行了“手把手”的扶持,“从前期设计、包装、宣传,到后期的订单销售,都进行了详细策划,同时对绣娘统一培训,按标准生产手工刺绣。”马箫箫说。
马箫箫的公司很快步入正轨,销路不断扩大。“现在一年的销售额可达80万元。”马箫箫说,目前已经有80多名绣娘加入绣坊。绣娘的工资按件计算,绣一个手帕10元,一个U型枕20元,每月可拿到600元到2600元不等的工资。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壮大。在积极扶持本地公司做大做强的同时,一批民企扶贫队还紧密结合当地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对农产品、畜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包装,延伸产业链,培育本土品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东乡族自治县龙泉镇上的马铃薯收购点,连日来交易红火。“今年的马铃薯籽种是帮扶企业免费发放的,赶上雨水好,产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一亩地至少能增加600多元的收入。”正在这里出售马铃薯的村民马大爷告诉记者。
马铃薯是东乡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由于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农民生产的马铃薯主要作为家里的口粮。
据了解,今年初,东乡族自治县的帮扶企业联合当地马铃薯籽种种植企业,投入200余万元,为7个乡镇32个贫困村的2625户贫困户每户提供586斤籽种,并对东乡族自治县马铃薯进行精细包装,打造精品马铃薯销售。此外,帮扶企业还对接了广东知名食品公司研制马铃薯淀粉食品。
“贫困地区并不缺优质的原材料和产品,而是缺少品牌知名度和成熟的营销渠道,而这些正是我们民企擅长的领域。”一家民企在东乡族自治县的扶贫项目部负责人张韬说。
近年来,甘肃省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和作用,帮助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在帮扶民企的带动下,东乡族自治县一些原本粗放的种植业、养殖业不断壮大,而且有了自己的本土品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民企扶贫队正将越来越多的山货、特产“带入”大市场。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