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日科创板看资本市场改革
时间:2019-11-06 16:45:42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10月29日,是科创板开市的第100天。百日虽短,但科创板已经取得诸多亮眼成绩。根据上交所数据,截至10月29日,共有53家科创板公司完成发行,其中36家企业开板上市,总市值达5663 93亿元,流通市值达到796 15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66家。
10月29日,是科创板开市的第100天。
百日虽短,但科创板已经取得诸多亮眼成绩。根据上交所数据,截至10月29日,共有53家科创板公司完成发行,其中36家企业开板上市,总市值达5663.93亿元,流通市值达到796.15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66家。
根据近期陆续披露的三季报,在已披露业绩的科创板企业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接近八成;对比同期A股表现,在已披露业绩的2175家上市公司中,1313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占比约为六成。上述数据表明,被寄予厚望的科创板无论是在融资还是成长性上,都取得了亮眼成绩。
百天里,科创板也经历了种种争议。其中,高估值、高溢价之忧曾让业内人士高呼“看不懂“。开板后几日不设涨停期间,部分企业股票价格飞涨,存在非理性追涨甚至炒作之嫌,更让人担心其中潜在风险,一旦攀高跌重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积极性,而投机炒作更有违科创板的长期健康发展之道。不过,随着市场前期超高关注降温、新股供给逐步增多,市场预期更加理性。实际上,在已上市的36家科创板企业中,多达28家企业股价较上市首日收盘价出现下跌,跌幅超过10%的有26家,市场价格正在充分博弈中回归合理区间。
当然,比起个股表现,科创板最令人期待的还是其制度改革效应。注册制试点、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不设硬性盈利指标限制、新股发行价打破23倍市盈率、更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一系列改革正在经受市场“初期检验”。特别是在注册制试点下,科创板企业从发行申请获受理到挂牌上市交易,均创造了“科创板速度”,平均用时约120天,较存量市场周期大幅缩减。除了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透明化机制增加了企业对IPO进程的可预期性。
受益者并非仅仅是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及其投资者们。科创板的推出,是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一部分。作为先行者、试验田,其经验和成果一直备受关注。实际上,科创板倒逼“前辈们”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就在科创板百日后,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了10周年,这一节点被视为改革再出发的关键时期;而几乎同期,10月25日证监会宣布,已确定新三板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改革方案,接下来将积极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
当然,10年创业板,7年新三板,都取得了不菲成绩。然前者存在制度包容性不够、龙头企业相对不足、业绩承压分化之困,后者则始终有流动性不足、企业质量参差不齐、IPO转板艰难之忧。多年来,相关改革如碎步缓行,虽时有推进,但难解根本之困。一些基础性制度安排能否改、如何改、预期要达到各种效果,长期面临争议,也承受各方博弈。
对于上述问题,新生的科创板从增量入手,提供了一个绝佳实践,特别是注册制试点已初见成效,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从近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深圳调研时提出的“全力推进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到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明确“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基础制度,进一步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制度包容性”等一系列要求,市场对注册制改革扩围的期待日益高涨。
资本市场改革从增量到存量,其影响将更为深远,这意味着决策层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困难之处也需提前筹谋。例如,创业板如果也试点注册制,那么与科创板如何形成差异化、互补性竞争格局?业内人士建议,科创板重在“科”,要有“硬技术”含量,要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方向和要求;而创业板则可降低门槛,面向广大具有活力的初创企业,服务更大群体。这种差异性则需制度设计时予以充分考虑。
当前,科创板这块试验田虽然还处在萌芽、成长期,但已经在提高政策透明度、一致性,推动市场化改革等多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并形成良好示范效应。虽然更多的细节目前尚无定案,但归根结底,科创板掀起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将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所谓市场化,包括合理的准入门槛、定价机制、融资融券制度以及包括同股不同权等制度性探索;所谓法治化,则意在提高政策透明度和连贯性,让市场形成稳定预期;而国际化则是要对接国际标准,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对外开放。
我们期待,科创板成为一个关键突破口,与注册制试点一起倒逼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