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16年的“出气筒”,熬成最亲热的“老娘舅”

时间:2019-11-02 07:53:18   来源:工人日报

[导读]因为一位金牌调解员,在这里,琐碎纠纷不出楼,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社区16年的“出气筒”,熬成最亲热的“老娘舅”“叮铃叮铃……”早上6点半刚过,只要听到这熟悉的车铃声,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铁西街道飞机场社区的居民就知道,他们的老卢又在“每日例行巡查”了。社区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头以一辆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东转转、西瞅瞅,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庭院都不放过。“我就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

 

“叮铃叮铃……”早上6点半刚过,只要听到这熟悉的车铃声,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铁西街道飞机场社区的居民就知道,他们的老卢又在“每日例行巡查”了。

社区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头以一辆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东转转、西瞅瞅,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庭院都不放过。“我就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若是有人问起,老头就会像看护庄稼的老农一样回答。

这个老头就是老卢。老卢名叫卢运道,今年69岁。自2003年调到飞机场社区,卢运道做了16年的党总支书和调委会主任,调解了16年的群众矛盾纠纷,也当了16年的社区“出气筒”。

就是这只“出气筒”,使一个过去让人头疼的“问题”社区,实现连续5年零上访,变成在河南省和全国都叫得响的先进社区。

“叮铃叮铃”声中,老卢也熬成了社区居民亲热的“老娘舅”。

“发完脾气了,和解就有一半的希望”

“出门啊?”“对,买菜去。”在人民路123号院,门对门住着的老张和老王每次碰上,都会热情地寒暄几句。要是不说,任谁也看不出这是曾经拿着菜刀要拼命的两个冤家。

卢运道来社区工作不久,就遇上两人剑拔弩张的时候。他迅速赶到现场,把在气头上的两人拉开。一打听,原来老张此前总把煤球放在公共走廊上,给老王通行带来不便。两人因此多次发生口角,相互间的“敌意”越来越严重,直至大打出手。

飞机场社区位于新乡市西边的城乡结合处,辖区范围大,居住人口超过1万人,其中不少是流动人口,“老旧社区该有的样子它都有。”卫滨区铁西街道党工委书记范淑霞说,像老张和老王这样的纠纷,时常都会发生。

卢运道并没有比别人更高明的办法,只有不厌其烦的劝说、调解。“走廊是公共空间,任何人不得占用堆放杂物,这事一开始是你不在理。”从老张家出来,他立马跨进老王家,“他非要把煤球堆在走廊,多半也有什么难处,好好沟通总比一上来就吵架、打架好吧?”

一次不管用,老卢又第二次、第三次上门。终于,老张主动搬走了煤球,老王的态度也慢慢缓和。又过了一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子,两人总算是握手言和了。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回忆起十几年来自己调解过的邻里纠纷,卢运道也说不出“大事”来。可偏偏这些小事,又不能放在标准的条条框框里来解决,“只要矛盾产生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对方则是无理取闹。”

在范淑霞看来,受得住气是老卢“摆平”社区疙瘩、矛盾的绝招,“每一次调解,都要冒着被怒气冲冲的当事人大吼大叫的风险。”可卢运道不怕,他总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发完脾气了,和解就有一半的希望。”

16年来,卢运道参与调解各类有记录的矛盾纠纷2000多起,调解率始终为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飞机场社区做到了“琐事不出楼,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社区”,并创造连续5年零上访纪录。卢运道因此被国家司法部授予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从老卢到“五老”

“当好‘出气筒’,只是调解矛盾的第一步。” 结束例行“巡查”,老卢骑车来到了办公室。在他的桌上,摆着不少法律方面的书籍,“这都是50多岁后现学的。”他笑着说。

刚来社区接触调解工作时,此前一直在机关工作的卢运道发现自己的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都很欠缺。于是他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了与人民调解工作密切相关的法规、法律知识,“要不,没法给别人讲道理。”

2018年,卫滨区西华大道116号院新迪小区部分楼层受到附近新建高层建筑的影响,居民与开发商之间产生纠纷且一直不能达成赔偿协议。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卢运道多次安排居民与开发商进行协商洽谈。“那时候多亏了这些法律书籍。”经过老卢一次次在其中用法理和情理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居民也获得了应有的补偿。

在以卢运道的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里,墙上显眼的位置“挂”着“5+5”老卢矛调工作法,“这是我的好助手。”卢运道颇为得意地说,这是他结合多年调解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方法,“因为这个,社区不少人都参与到了调解事务之中。”

当天值班的退休民警程建忠就是其中一个。据介绍,卢运道在飞机场社区选聘多名有威望有正义感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先进、老民警组成“五老”志愿服务队;再将他们分为法规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治安防范“巡防员”、基层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建设“守护员”。“既发挥了我们的长项,又减轻了社区干部的负担。”程建忠告诉记者。

来往多了,人心也就近了

这几年,当“出气筒”的时间少了,闲不住的卢运道又“倒腾”起了别的事。

多年前,飞机场社区内有一位孤寡老人李秀英,因常年患病卧床不起。卢运道和社区内的义工轮流上门,端水喂饭、洗澡擦身,还组织社区居民捐款捐物,一直到老人去世都没有中断。

老旧社区老年人较多,受照顾李秀英老人一事启发,卢运道牵头成立了由社区“两委”干部和基层党员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对日常生活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实行“一对一”照顾,对那些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老人采取“多对一”帮扶。

为了解决部分老人生活困难的情况,社区还配套组建了爱心超市和爱心捐赠站。前者为老人送上必备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后者则接收社区居民有用的闲置物,流动给有需要的人使用。

温饱有了保障,老卢接着打起了文化建设的主意。他借鉴城市中常见的“漂流图书室”,在社区里像模像样地建了一间“漂流书屋”。社区居民把自己看过的书放到书屋里,再根据需要从书屋里选取自己爱看的图书。上小学的孩童与古稀之年的老人共处一室读书,成了飞机场社区独特的一景。

为了给大家增加乐趣,社区“两委”还不定期组织居民举办“读者畅谈会”“阅读之星评选”等活动。活动多了,邻里之间来往也多了,人与人的心也就靠得更近了。

13年间,飞机场社区从一点一滴的改变,成了在全国有名的先进社区,卢运道也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可他依然是每天骑车穿梭在社区的老卢,不过,现在他在居民口中还有了个新名字,最值得信赖的“老娘舅”。

编辑:zmh

关键字:社区卢运道老卢调解16年出气筒居民娘舅飞机场纠纷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