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产业 > 正文


纪念巴金诞辰115周年 | 他把写作的全部信念,扎根在人民的沃土之中_文化 _ 文汇网

时间:2019-10-22 15:26:52   来源:文汇报

[导读]今年是文学巨匠巴金诞辰115周年,为纪念他和同时代人走过的岁月,“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正在全国巡展,目前在大连市文博艺术馆向公众开放,今年内还将在上海、深圳举办。刚刚过去的周末,第13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重温这位老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从最早的1936年2月4日鲁迅致巴金书信,到1996年12月6日黄源致巴金明信片,展览所涉手札时间跨度达60年。

今年是文学巨匠巴金诞辰115周年,为纪念他和同时代人走过的岁月,“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正在全国巡展,目前在大连市文博艺术馆向公众开放,今年内还将在上海、深圳举办。刚刚过去的周末,第13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重温这位老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从最早的1936年2月4日鲁迅致巴金书信,到1996年12月6日黄源致巴金明信片,展览所涉手札时间跨度达60年。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臧克家1977年10月12日致巴金信中,谈到巴金在1977年10月赴京瞻仰毛泽东遗容期间,与朋友严文井、卞之琳、沙汀等会面情况。巴金1976年8月6日致李健吾信,是唐山地震后互报平安互通近况的信。这些信息折射着时代的背景,能够以小见大,认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是文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从展览上巴金与鲁迅、茅盾、沈从文等文坛名家的通信,我们能够看到文人大家之间的交流,对彼此生活及创作都有着潜在的重要影响。期待展览能够为学界提供新的角度、新的材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说。

此次展览还为当地读者准备了特殊“礼物”——精选10封不同时代的大连读者写给巴金先生的信。“我们想通过3年时间的巡展,把温暖的友情和一代人的风华传遍全国。”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巴老除了提倡讲真话之外,也是埋头苦干、踏踏实实的一个人,包括他对一些信件、资料的保存、整理和处理,细心与严谨超乎想象。我们要努力把这一点点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前50年巴金创造的感动过千百万人的不朽的艺术形象,后50年具有民族思想史意义的《随想录》,以及渗透其间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人道主义精神,使巴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巨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感慨:“把心交给读者”,是巴金一生尤其是晚年写作的创作起点和最后归宿,是解锁他创作全部动机的钥匙。“在80年左右的漫长创作生涯中,读者在他心目中始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就像太阳高悬在太空,照耀着地球星辰。……他把写作的全部信念,扎根在了读者和人民的沃土之中,从中汲取了写作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他说,他不中途搁笔,是因为他‘一直得到读者热情的鼓励’。他永远忘不了读者来信中那些‘像火、像灯’一样明亮炽热的句子。

在毛时安看来,《随想录》的价值不在于它华丽,而在于它的朴素。不在于它藻词,而在于它的真实。“因为巴金,我们懂得,在时代的激流中,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应该怎样为人、怎样写作,应该如何对待人民、对待祖国。巴金是不朽的。他是一个大时代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巴金提供了我们指向未来思考的源源不竭的思想资源。”



[page]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员王雪则从20世纪40年代巴金致沈从文的三封信,谈起“巴金理想的日常化”与巴金的“真”。“书信本是一个作家的 ‘里子’,巴金的 ‘里子’却可以外穿。他愿意袒露自己的心灵,愿意让读者看到它、了解它。”

“在巴金从《家》到《寒夜》的文学历程之中,我们可以读出的是新文学‘反传统’道路的越来越宽阔的可能性——中国的新文学作家不是因为‘反封建反传统’的激越而从此丧失了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之中,更新自我,调整自我与传统、与社会的关系,这样的启蒙不是也不可能是对欧洲十八世纪思想的简单移植和重复,它根植于中国社会与历史,根植于中国作家从不封闭的生存感受之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谈到,巴金小说的道路,证明新文学具有面对复杂问题、解决疑难杂症的巨大的能力。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坂井洋史谈到一个现象,就巴金而言,普遍流传于世上的“巴金意象”,以及他在文学史叙述上的一些定位和评价,都未免有些简单化,没有充分反映巴金其人、其文学及文学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如果仅仅从在文本表层被可视化的、显而易见的一部分构筑巴金意象,未免是片面的。就学术研究层面而言,我们或许可以将‘文学史’重写为更活生生、更有人情味和魅力的立体化叙述。”

不少学者都谈到,巴金一生重视友情、爱护朋友,他曾说,“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从他和朋友不同时期的通信中,可以看出朋友之间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的情谊,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年月。

而说起巴金与大连的情缘,从他的文字中,就能数次窥见——1960年5月,巴金在《忆个旧》一文中,说到个旧需要挖泥船:“听说云锡公司已经向大连厂订购了,却担心不容易运到那里。”1960年8月2日,巴金在给妻子萧珊的信中说:“我想在会后去北戴河住两天,顺便看看任幹和周立波。……吴强准备一个人去大连。”当时巴金在北京开会,想休息一下,现在看来,这极有可能是巴金与大连擦肩而过的一次,他选择了离北京更近的北戴河。1963年6月9日与妻子的通信中,巴金提到:“家宝每天都来,他怕我感到寂寞……他的身体不大好,我们都劝他去大连,白羽准备去给他安排。”家宝,就是曹禺,巴金等朋友劝他到大连来休养,显然,大家都认为大连是一个恢复身心健康的好地方。

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余佐赞则从手稿角度分析道,近期在阅读《<第四病史> 手稿珍藏本》时,通过对巴金手稿研磨、体认,感觉到巴金作为文人书法一直被人忽视,这与巴金书法的功底、成就是很不匹配的。“巴金的字给人第一印象是硬朗,除了正常的笔锋带出的丰腴与瘦笔,巴金一般都是起笔和最后一笔都一样有力,线条有力,通篇硬朗。巴金的字不刻意做书家,每个字变化不大,每个字的笔画大都雷同……通篇来看,巴金的字在每页都有涌动奔流之感,满纸都有云蒸霞蔚气息,气韵贯通。”

作者:许旸

图片:巴金故居提供

编辑:zmh

关键字:巴金文汇全部人民读者115周年诞辰沃土文化信念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