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试点走向全国 专家:有望带动市场整体价格水平下调
时间:2019-10-13 08:01:39 来源:财经网
[导读]在经过了近半年的试点后,药品集中采购终于正式面向全国扩围。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在原有11个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组织试点城市之外相关地区以省为单位形成联盟,委托联合采购办公室,开展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
在经过了近半年的试点后,药品集中采购终于正式面向全国扩围。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在原有11个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组织试点城市之外相关地区以省为单位形成联盟,委托联合采购办公室,开展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区域价格差、群众用药负担、企业积极性等诸多问题。
全国化、平药价
《意见》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4+7”试点集中带量采购模式,将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组织试点城市和先行跟进试点的省份之外25省(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形成联盟,开展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按照联盟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和自愿参加的社会办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药品用量年度药品总用量的5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以量换价。保证联盟地区各相关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选药品,严格规范医疗机构按时结算药款。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衔接政策。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官方解读显示,为保障改革顺利进行,通过探索试点城市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的协同,对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采用相同医保支付标准,并鼓励医院使用质优价廉的中选药品。同时,允许公立医院使用中选药品形成的结余,用于医务人员薪酬支出。
据悉,扩围后仍采用“4+7”试点中选的25个通用名药品,质量入围标准包括所有通过(含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参比制剂、原研药。通过竞价确定中选企业,并允许多家中选。不过,每个药品中选企业一般不超过3家。在“4+7”试点中选价格之下,允许同一药品不同企业的中选价格存在差异。
此外,财经网从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还了解到,针对此前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扩大区域范围,试点办负责人表示,在“4+7”试点快速推向全国的过程中,试点扩围还将纳入军队医疗机构、自愿参与的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进一步扩大中选药品的覆盖范围,确保群众能用上降价后的中选药品,使改革红利落到实处。
截至8月底,“4+7”试点25个中选药品“4+7”城市采购量17亿片,执行约定采购总量进度高于预期。其中,以慢性病和重病药品患者满意度较高。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试点的持续推进,改革的成效不断扩大,中选药品使用中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占比也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价格的大幅下降带动市场整体价格水平下调,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同时,极大限度的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
药店尚未纳入
近年来,随着“4+7”试点落地,各地间的药品价格差问题也逐渐显现。财经网注意到,以恩替卡韦分散片为例,在试点城市中,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2018年12月4+7带量采购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高达96%。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曾表示,截至今年4月14日,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量已达到了4.38亿片支。
价格下降的背后,试点城市中选药品的销量实现了大幅上升。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测算,2017年全国西药销售规模1.46万亿元,而在试点采购的11个城市中,仅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销售规模就已达3018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60%~70%的带量采购规模,中标企业将获得全国约12%~21%的市场。
据医药行业专家赵衡介绍,“自2015年以来,药品采购领域一直在探索‘以量换价’模式。但在医院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受制于‘药占比’和医院自身利益,医院在实际使用中会常规选择规避低价药。”另外,还有医药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纳入带量采购范围的药品都是处方首选药物,可能无形中会增加临床诊疗中的不可控因素。
不过,目前“4+7”财经网在走访北京市一些零售药店和民营医疗机构时,某连锁药店店员告诉财经网,目前“4+7”政策涉及的药品享受优惠只能在医院或某些指定医疗机构中购买,药店暂不适用。“最近也有人来问相关药品的售价是否有下降,是否可以用医保来支付,包括一些常规的感冒药、降压药等,但是目前药店好像还没有接到通知。”
随着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带量采购逐渐走向全国市场,一些药品价格差异大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就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药问题指出,在药品的价格方面,将进一步按照中央的要求推进药品的招采制度的改革,挤掉药价的虚高部分。确定在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内,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以及集中招标采购的中选品种。
企业竞争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在“4+7”政策备受关注的同时,一些未中标企业却出现了新的经营危机。财经网注意到,由于竞标失败,某医药企业不仅营收和利润将遭受不利影响,还面临股东减持股份的窘境。
事实上,目前的政府的联合采购仍集中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上。据某医药行业人员透露,药品集中采购的实施主要作用于药品生产环节,推动制药企业加大药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和一致性评价工作,促进制药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而在药品流通环节,带量采购将使采购配送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对具备较强渠道优势和服务能力的流通企业带来更大市场。
财经网查询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发现,当前一致性评价已有1493个受理号,涉及445家企业,318个品种,已通过批准文号412个。其中,齐鲁制药、华海药业、石药集团等获评数量较多。随后,财经网致电齐鲁制药,官方客服表示“相关消息可以通过公司官网查看。”华海药业也表示,4+7市场目前正在快速推进中。在此前的半年报中,华海药业也披露,截至今年8月份,华海药业已约完成年度集采的2/3以上。未来,还将继续结合产品和市场的特点,分区域分产品推进“省区经营责任制”和精细化招商销售模式,并加强非集采区域动态分析,积极探索4+7带量集采下的市场销售新模式。
随着过评的企业越来越多,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若政府组织带量采购逐渐成为行业常态,那么相关配套措施也需及时跟上。“本身中标药品价格过低,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某中标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标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采购订单,未来一线的生产量压力等都是医药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过,面对集采,在这些中标企业中,保持独家过评的企业主动性会大幅增加。反之,恐被市场淘汰。”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