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多多的IPO之路:与中介的爱恨情仇
时间:2019-10-12 08:37:20 来源:房企汇
[导读]三年花3亿买了个教训10月9日,房多多正式向美国SEC递交上市招股书,代码为“DUO”,或将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其实早在2014,房多多便已开始筹备上市计划,通过设立了外商独资企业深圳市房多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股权质押的运营方式搭建了为境外上市准备的VIE结构。同年还招揽了万科原副总裁肖莉为上市做准备。但计划却因一次转型被搁置,直到去年6月份才重启IPO,最终从港交所上市演变成赴美上市。
三年花3亿买了个教训
10月9日,房多多正式向美国SEC递交上市招股书,代码为“DUO”,或将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
其实早在2014,房多多便已开始筹备上市计划,通过设立了外商独资企业深圳市房多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股权质押的运营方式搭建了为境外上市准备的VIE结构。同年还招揽了万科原副总裁肖莉为上市做准备。但计划却因一次转型被搁置,直到去年6月份才重启IPO,最终从港交所上市演变成赴美上市。
房多多的成立源自于互联网热潮,创始人段毅借互联网完成了房地产行业的转型,从中介演变成“中介的中介”。即通过集合房地产行业的所有信息打造O2O平台,让买房子和卖房子的人能充分交流,也被称为“地产行业的淘宝”。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时的房多多平台的房产交易金额是2000亿左右,与万科和链家的年度交易额相近。
然而从融资可以看出,2015年后房多多逐渐消失在了视野之中。至于最后一笔融资的去处,,房多多合伙人曾表示“主要用于二手房与新房业务的开拓与升级、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平台技术升级迭代以及金融产品上的投入。”
2015年作为一个分界点,在这以前,房多多聚焦新房端的交易,做阿里巴巴式的房地产电商,此后又将手伸向了二手房、租赁和金融产品上,并提出了“直买直卖”模式。这一模式使得交易费用远低于中介费,旨在去中介化。原本依靠中介的O2O模式也因此被打破,房多多颠覆行业不成,终把自己颠覆。
在互联网行业浪潮下,“第一”这个名头只能代表开了一个好头,但并不代表不会被超越,资源、技术、创新都至关重要。因此,紧随房多多的后来者多了爱屋吉屋、吉屋、安居客以及链家。
爱屋吉屋是核心便是“直买直卖”,借此一年三个月疯狂融资3.5亿美元,吸引了众投资大佬的目光。爱屋及乌的打法也很简单——烧钱。传统中介费2%,爱屋吉屋仅收1%。靠着烧钱爱屋吉屋确实积累起了大量用户,可惜房地产电商鲜有回头客。加之纯线上的经营模式,错失了线下的优质房源。就这样,爱屋吉屋的窟窿越来越大,最终破产清算。
诚然互联网中介的兴起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但由于政策管控导致的行业波动性,使得纯线上交易将不得不面临低频的弊端,以及房地产交易背后复杂的流程也使得闭环构建受阻。互联网中介虽提出了完美的设想,可技术尚未成熟,必须依靠资金雄厚的母公司,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布局。
与爱屋吉屋相反的是链家,总结一下就是:以数据驱动、全价值链。数据是指房屋、用户、成交;全价值是指多领域布局。早期的链家确实非常传统,转变来自于搜房网(现“房天下”)进军线下服务领域。受到威胁的链家与搜房网决裂,并成立了“贝壳”。贝壳诞生于传统房地产中介,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弊端也是有的,那就是缺乏中立性。虽说打的是共享的旗号,但毕竟不能动了自己的蛋糕,总有偏向性。
有了两个极端的例子,那么房多多是怎么做的呢?从招股书可以看出,房多多的转变来自于2017年。从“中介的中介”到“去中介”再到“服务经纪人”,房多多所增长的盈利正式是来自于经纪人对其增值产品的付费。
创始人段毅也对外界承诺,“做独立平台,不自雇一个经纪人,不开一个线下店;捍卫每一个平台商户的正当利益;不侵占任何一个商户的私有数据。并表示,这是他用3年时间、耗费3亿元买来的教训。”
诚然,房多多发展初期所积累的资源能够助力其迅速转型,打出的“SaaS”的旗帜也可以吸引一部分美国的投资者。但是讲故事还要看个未来,如何与链家的贝壳网竞争,仅凭增值服务能否支撑后续发展。希望重新找到方向的房多多,能够靠着上市融来的资金讲述出新的故事。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