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房价天花板应该是多少
时间:2019-09-26 08:24:56 来源: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导读]什么是投资中最困难的事?记得我还是鲜嫩小韭菜时,投资圈的一位资深老韭菜就这么告诉过我,判断一个投资者的进击,不是在底部打捞了多少筹码,而是在顶部的踩踏前可以风紧扯呼。本质上说,逃顶,这个动词换个说法,就是反人性了。也不要怀疑如此简单字眼的难度,判断方向的背后,好比话剧演员在台上寥寥两三小时的张力表演,鬼知道他在台下演练了几年。当然,作为国内最大的投资赛道,楼市算最省心的。
什么是投资中最困难的事?
记得我还是鲜嫩小韭菜时,投资圈的一位资深老韭菜就这么告诉过我,判断一个投资者的进击,不是在底部打捞了多少筹码,而是在顶部的踩踏前可以风紧扯呼。
本质上说,逃顶,这个动词换个说法,就是反人性了。
也不要怀疑如此简单字眼的难度,判断方向的背后,好比话剧演员在台上寥寥两三小时的张力表演,鬼知道他在台下演练了几年。
当然,作为国内最大的投资赛道,楼市算最省心的。
毕竟复盘经验来说,出现系统性崩坏,只有手指头数的过来地方,整体上大家城市最多都是玩了下俯卧撑,长线上,起码数据的回报都不错。
不过,和房产投资圈打交道越深入,接触的普通购房者越杂多,我发现相当人在房产投资上未必能有预期的回报,短时间不赚钱或者亏钱也有的。
我大致归纳下,很多程度上,都是仓位建在了城市房价阶段性的高位 ,比如前两年,你抱着投资的态度入手了上海一套房子试试看。
虽然都知道,在城市化和货币双轮驱动下,楼市长线价值是ok的,但阶段性避开顶部,等待底部区间,玩的就是收益最大化。
于是,这个和诸位多少都有点相关的话题,怎么判断你的城市房价到了阶段性顶点,值得和各位好好聊聊。
01
首先,分享一个算不上很进取的投资态度。
熟悉三鱼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配仓到二线城市的楼市投资者,不过,实际经历上,在17年的长沙选筹结束后,我停止了任何一套以投资为导向的买房。
说实话,回头看来,显得有点保守,而且要知道,虽然那时楼市还有很多结构性的机会,比如棚改启动下三四线,留有余力局部二线城市,但我依旧不后悔。
第一,我很明确自己是个很懒的投资者,类似房产投资派中寻找城市间缝隙的轮动派和战术打法的淘笋派,这种残值挖掘都太耗心思了,不适合自己。
接着,我认知中,赛道基本面的阶段天花板到了。
回过头来看,“房住不炒”这个分量很重的框架,是16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首先提出来。
其实抛出来后,对市场还是有短暂镇静作用,但出于棚改启动下三四线去库存周期,这种冷静很快被新一轮市场狂热淹没。
即便之后“房住不炒”越发高频出现,但什么抢人大战啊,“因城施策”啊,一度让人有幻觉,操盘的主导权真的下放给各大城市了。
因为大部分地方还是要靠土地填充财政,还是有政策敞口,地产果然是真爱嘛。
结果,最后发现,每个出头城市都被结实的教育下 ,最近的一次典型,就是苏州了,一次调控差点意思,那就继续,直到满意为止。
你大家长还是你的大家长。
这点上,政策顶就是每一个城市房价的箱体,不要怀疑,操盘的效果也许会有迟滞期,但永远不会迟到。
起码,这么多年,大盘入冬后,看过了少数出挑的妖股,我就没见过几个蓝筹能逆势。
02
好,厘清了这个投资赛道整体顶棚,我们来看来更有实操意义的单点城市怎么办。
投资界有本挺出名的书叫《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如果这本书要找个基点的话,简单说,无论你身处哪条投资赛道,都要找到这个赛道的定价权在谁手上。
前文说到了,政策顶框定了各城市房价的箱体,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出有定价权的城市。
什么叫有定价权的城市,我个人给了定义,就是在全国级范围内垄断某种城市资源项的寡头城市。
在我眼中,北京的权利,上海的资本,深圳的高新科技,广州的外贸,就是这样的资源。
不是因为一线城市建扩了多大的城建,也不是有多少人才来淘金,这些都是一线发展的结果,只有拿到一套成体系的垄断资源项,就可以源源不断继续虹吸更多资源。
所有的企业都想把总部搬到北京,所有想找到和钱相关都跑来上海了,高科技人才往深圳去,因为这里能容下他们的肉身和抱负,电商再冲击,广交会依然是说一不二商贸头部盛会。
最终,规模有了,护城河很深了,中国没有其他城市能做到这四个城市,仅靠自己,就能完成发展高速循环。
那理所当然,市场认知是一致的,就像茅台1499一瓶,大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因为独孤求败了,价格市场能接受就行了。
曾经有种说法,叫“京沪永远涨”,虽然很粗放,我也不见得完全同意,但各位有没有想过,北上深总是率先开涨,只是偶然,还是有定价权后,才能率先添加。
所以,寡头城市为什么要配成基本主力仓,没什么比成为赛道寡头更能看到未来预期的确定性。
至少,当下唯一能影响寡头城市的房价定价权,大概只有意志控盘了。
03
之所以普及这么多定价权的意义,最棘手就是余下的城市在定价上,如何排座次。
很多时候,经常听到各城市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城市房价高了或低了,但我想说,房价高低只有一种判断标准,就是城市之间对比出来。
这点很像我们看项目,什么叫能卖高价的好项目,看盘200个后比较出来最好的。
这样,先把有全国定价权的北上深广抛出来,天花板有了,你城市脱离了基本面,概念玩的再疯狂,都会一巴掌把你放回现实。
谁还记得,90年代初,北上广深还破不了5000每平的时候,三亚海口就可以炒到7500每平,2010的温州房价,也能碾压上海的。
最后一地的鸡毛,到现在都没收拾干净。
当然,你也可以说,地方的单点操盘,会紊乱趋势或者价格体系吧。
本质上,地方的调控,尤其升级,货真价实的那种哈,其实是房价阶段见顶很重要的判断标志 ,这点上,不要怀疑地方的认知和控盘平衡水平。
房价过高,会损害城市竞争力,房价低了,城市发展的财政也掏不出来了,但有一点,没有一个城市想玩嗨了,做下一个温州。
有时候,真的很神奇,我肉身走过那么多城市,基本上调控节点的房价基本就是房价阶段点。
这样,整个城市价格体系就很清晰了。
首先是,环一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群,定价是特别明了,跟随定价。
比如这次楼市黑马苏州,均价超过上海1/2线后,楼市横盘了,并且也是这个水位线附件,苏州调控升级了。
04
当然,对比定价这件事,依然还是有模糊区间,虽然东部沿海好办,可中西部城市就很纠结了。
应该说,进入城市化后期,也意味着城市体系基本固化,你想依靠政策红利注入,比如再造一个深圳什么的
反过来说,城市成长,越来越边依赖城市自身价值驱动。
而这样城市房价=城市基本面价值+预期溢价
所以为了换算城市价值,三鱼这次用了房产投资圈首次工具,建模,更准确的说,给各大城市做一个简易的估值模型。
投资界有这么一句话,搞定估值,你就搞定了投资的80% 。这次模型是肉身走了大小百来个城市的经验总结,虽然不见全对,分享给大家。
先问一个问题,城市的护城河在哪里。
这里,就是城市中没法被人为改变的元素,主要是区位和自然条件。
打个比方,苏州面对质疑不算少,但势头一直不错,因为长三角核心区位和与上海链接最深度的城市,怎么也差不到哪去。
其实护城河是不算到城市估值体模型的,但是各位要想想,万一影响估值动因变了怎么办。
05
好,来说说我的模型了,把他分成6个切面
1)政治资源链(30%) :就是城市的权力圈层大小,我们的城市体系下,越高城市权力能调集资源能级越强势,典型城市如成都,合肥。
2)产业链的饱和度(20%) :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产业,并且不是一两个突围产业,而是尽可能有着自己产业集群,如杭州,苏州。
3)城市运营能力(20%) :对城市发展的操盘段位很高,到这个城市你会发现诸如地铁啊什么的,基础建设很完备,商业生活繁华,城建水平很有都市感,像南京。
4)区位核心度(10%) :这点不用说了,区域中心,主要是交通的叠加,可以享受流量红利,如武汉,郑州。
5) 寡头跟随度(10%) :幸运儿,跟着大哥混,基本不会差,典型就是东莞。
6)政策红利支持度(10%) :最后10%还是给到政策红利,虽然红利注入能量效果没以前那么大,但也不能忽视顺风的优势,这两年的西安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构建的简易模型,更复杂的限于篇幅没法展开更多了。
城市估值也是复合的,像南京对比苏州吧,强政治,强枢纽,强运营,但是没有苏州那么饱和产业链和寡头支撑,苏州房价只能定价到南京的2/3水位。
而且这套逻辑还是可以向下垂直,当区域的估值高点出现后,周边也就有了定价中心。
还是南京,前不久我们去到了南京都市圈的热门城市滁州市调,这个万达才刚有安徽四线城市,房价均价不多不少,是南京1/4上下区间。
这样,一个精准的阶段顶点数据我们交个上帝,但是一个房价见顶的区间,还是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的。
当然,我给到大家最真诚的建议,就是多去更多城市走走,肉身感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06
没有房价不合理的城市,只有市场不认可的城市。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