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备战地方债 9月最后一周成第四季稳投资重要节点
时间:2019-09-26 07:20:26 来源:时代周报
[导读]稳投资第四季央地备战地方债时代周报记者王心昊发自广州对于第四季度稳投资而言,9月的最后一周将是重要的节点。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即将迎来冲刺,并将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在国常会议允许专项债资金用作重大项目的资本金,并框定了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之后,各地针对重大项目落地均出台不同政策。
对于第四季度稳投资而言,9月的最后一周将是重要的节点。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即将迎来冲刺,并将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
在国常会议允许专项债资金用作重大项目的资本金,并框定了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之后,各地针对重大项目落地均出台不同政策。
9月21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消息称,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组建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以及省科技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工作。
与此同时,广东地方债申报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
“从收到文件的情况来看,我们需报送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符合专项债券支持方向、专项债券发行后能够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和前期准备情况。”珠三角某地级市财政系统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除了上述几项文件,他们同时也已经上报包括今年以来新增债券使用情况、近年来专项债券偿还情况以及对于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需求情况。
根据wind资讯数据,有湖南、湖北等11地抢在9月23?27日间发行共计1610.96亿元地方债,以期搭上本年度新增发行末班车。
按最新数据测算,本周地方债将较上周多发1111.49亿元,为上周发行量的3.23倍。
“宏观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是必要的。7月的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去杠杆’,也为现在进一步进行逆周期调控做好了铺垫。”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前期基建和减税方面的政策都在发力,但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基建发力还是受到限制的,其中专项债是重要影响因素。
提前下发几无悬念
事实上,9月之前完成地方债发行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9月18日,财政部公布全国地方债发行数据。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总计发行966只地方政府债券,债券规模为39626亿元。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已完成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94%。同时,包括北京市、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超过21个省市(含单列市)的全年新增限额已使用完毕。
如果再按照地方债从发行到使用再到形成实物工作量有一定的时间差。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专项债剩余额度,预计将成为拉动四季度投资企稳的重要力量。
“从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看明显快于往年,各地到9月末基本完成全年发行任务,比往年提前约一个季度的时间,这主要与中央政策导向及地方政府加大投资有关,对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时指出,地方债的前置发行,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表现。“1月份花的钱跟12月份花的钱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常会议强调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的原因。”
2018年12月底,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2019?2022年,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限额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按此计算,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08万亿元,那么2019年内可以提前下发的2020年地方政府债额度不超过1.86万亿元。
“从2019年的执行情况来看,地方债的前置发行的确对加快项目上马带来非常明显的改善。”一名接近财政系统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广东省今年为例,多个重大项目在第一季已经基本完成前期程序准备上马,而在往年“这个时间还是在做地方债发行计划”。
摸底地方债大项目
据媒体报道,随着2020年新增地方债将提前下达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国家发改委也在针对地方重大项目进行摸底排查:根据消息人士透露,为了落实国务院稳投资的要求,地方上报了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项目。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对上报的可以提前使用并可见效的项目进行摸底,明确这些项目是否符合作为实物工作量要求、能不能作为资本金、是否重大项目等条件。
事实上,自今年6月首度明确专项债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以来,虽然有不少“债贷组合”的项目已经密集出现,但是专项债作资本金的项目并不多,其对投资的撬动作用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样高。
“就目前来看,基建项目上马受阻的地区原因有所不同。”广东某市公用事业公司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就算发了债也未必能够完全解决配套资金的问题,而另一部分相对宽裕的地区,则可能出现资金闲置。
这也是9月5日的国常会议上,强调“资金要跟项目走”的重要原因。
“资金闲置与资金串用是确实存在的。”国家发展改革委PPP专家张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有些地方存在地方债“资金闲置”和“资金串用”,以及使用不到位的情况,监管部门督促各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实际上就是鼓励专项债优先用于在建项目,新建项目至少前期手续要齐全,这样才能使资金投入产生效果。
“我们上报的数据,都是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建项目以及地方债发行密切相关。”上述财政系统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提高地方债使用效率,一方面在于压缩从发行到最终拨付的行政流程;另一方面则要考虑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资金沉淀。
加速项目落地
资金端,在用尽全力冲刺的新增地方债发行;而项目端,则是迎来密集开工期的众多重大基建项目:
9月16日,四川29个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8个高速公路项目、21个国省干线及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1808亿元。
9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23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110亿元。
无论是项目多集中在新兴产业领域,突出了投资强度大、产业链联系紧密等特点,还是项目加快开工的背后反映投资需求的加快释放,都反映出即将进入第四季度,国家部委与地方共同按下稳投资的“快进键”:一方面,推动已有的储备项目提前启动、加快落地;另一方面,在摸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重大项目清单、研究融资方案,加快项目上马周期。
“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就是要把钱用出去,如果只是发了债项目最终没有落地,不可以被称作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杨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杨志勇还表示,此轮稳投资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投资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投资,不仅具有短期稳投资效应,更具长期意义。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