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王”陆建新:37年来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时间:2019-09-24 08:52:47 来源:广州日报
[导读]“中国楼王”陆建新扎根一线37年把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世界一流他多次刷新“中国高度”南粤楷模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戴着眼镜,看上去清瘦斯文,却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称号——“中国楼王”。37年来,他像钉子一样钉在建筑施工行业最前线,从基层的测量员一步步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戴着眼镜,看上去清瘦斯文,却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称号——“中国楼王”。
37年来,他像钉子一样钉在建筑施工行业最前线,从基层的测量员一步步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
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两天一层楼的“广州速度”,施工速度的世界纪录,在他手上屡屡刷新;国内已完工的7座400米以上的百层摩天大楼,他主持建造了其中4座主体结构;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在他和团队的攻坚下迎刃而解。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通讯员粤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陆建新18岁时,从南京毕业后前往深圳,在中国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项目——160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做测量工作。从此之后,陆建新便与超高层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陆建新被派到了深圳发展中心,这是内地的第一栋超高层钢结构大厦。虽然项目顺利中标,但在当时,内地却没有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经验。一家落标的境外企业调侃地说“这栋大楼由内地企业承建,你们就等着盖出第二座比萨斜塔吧”。负责测量的陆建新暗暗较劲,他认真研究测量方案,反复校核安装精度,一天天累积的勤奋和严谨,最终换来了深圳发展中心的屹然挺立。
上世纪90年代,内地的高空作业还没有完备的安全防护,陆建新经常要行走在几百米的高空只有巴掌宽的钢梁上。陆建新刚开始胆子小,都是背着仪器骑着钢梁挪动,后来也慢慢适应了高空行走。在工程测量这个岗位上,陆建新一干就是14个年头。
37年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
37年以来,陆建新参与了44项工程施工,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他用自己的专注和坚守,一次次刷新着城市的天际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带领团队攻克了成百上千的施工难题。但2012年,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上,他自称遇到了平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塔吊被喻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生命线,现有做法是将塔吊置于核心筒内。但受空间限制,平安项目的核心筒只能放置3台,运力无法满足工期要求,若使用4台,就只能附着在核心筒的外壁上,而这每台重达450吨的塔吊还要逐步爬升至600米的高空,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都没有先例。
陆建新为此几个月都提心吊胆的,甚至凌晨三四点钟起来发邮件叮嘱塔吊细节问题。陆建新带领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
这项技术单在平安项目的应用,就为项目缩短工期至少96天,为业主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00余万元,这项技术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的特别嘉许奖。
婉拒百万年薪为追求极致
2003年,当时的北京第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陆建新担任钢结构总工程师。2004年,当时世界结构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陆建新担任钢结构总工程师。2007年,当时的广州第一高楼和华南第一高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陆建新担任钢结构项目执行经理。
作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公认的顶级专家,陆建新本可以晋升至更高的管理层,但他却始终扎根在施工一线。曾有民企多次以百万年薪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在金钱回报和事业平台两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因为中建钢构公司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公司,留在这里,我可以发挥我的长处,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陆建新在“南粤楷模”发布现场这样说道。
37年间,陆建新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真谛。至今,他仍每天提前半小时到项目现场巡查,每周一的6点50分组织劳务召开安全晨会。项目图纸再厚,他也会在第一时间看完,并仔细研究,确保项目不因错看、漏看图纸而打糊涂仗,不因没有发现设计不合理而打窝囊仗。
陆建新的徒弟王川说,自己从师傅身上学到更重要一点就是“传承,他把所有的技艺都无私传承给了我们,我们现在也会带徒弟带学生,我们也会把他的技艺、他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