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学子脚下乡村路 引来实践“致富经”

时间:2019-09-09 08:17: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导读]清华、北中医、北邮、北京农学院等高校暑期参与“乡村振兴行动”学子脚下乡村路引来实践“致富经”继本报8月19日报道《首都大学生扶贫:从新知到心知》、8月26日报道《首都大学生暑期实践感受70年发展变化:实地实访实收获见情见景见初心》之后,北京青年报记者继续对暑期首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年作为行动”进行了采访,本文聚焦了一组首都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方案”的故事。

继本报8月19日报道《首都大学生扶贫:从新知到心知》、8月26日报道《首都大学生暑期实践感受70年发展变化:实地实访实收获 见情见景见初心》之后,北京青年报记者继续对暑期首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年作为行动”进行了采访,本文聚焦了一组首都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方案”的故事。这个暑假,来自首都不同高校的大学生深入到祖国各地乡村,结合基层需求、发挥专业特长,用青年人的热忱和智慧服务乡村,为乡村提供可行性的致富方案。

清华大学

挖掘村庄千年历史 打造“教育+旅游”民宿

农村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乡村振兴应当聚焦哪些方面?如何让乡村振兴战略有延续性?7月25日至8月3日,来自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的1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七曲村共同开展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他们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位于七曲村的七曲山大庙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文昌文化在这里传承千年,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和家长前来参观,但村中并无让游客驻留的旅游产业,商业配套比较落后,往往游客们当天来了当天就走,即使发展旅游也不能给村子带来收益。在调查的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七曲山大庙旁有这样一块难得的土地,背靠青山,直面山谷,位于苍松翠柏之中,崎岖蜀道之边,然而经过居住用地整合之后,这一片传统的建筑群空置了很久,土坯破落,灰瓦缠丝。“何不把这一块土地打造成精品民宿,让游客们住上几宿再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曹蕾提出了打造民宿的设想。

有了这样的构想,实践团队马上行动起来。如何在保留乡土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创造空间?这给实践团出了一道难题。他们和带队老师商量,和梓潼当地的民宿设计公司交流,参考日本等多地民宿产业的优秀案例,经过三轮方案修改,统筹各方面意见后,最终确定出一个“教育+旅游”的方案:以文昌文化为核心,打造集研学实践、田园体验、休闲民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在保留原有乡土风貌的基础上,打造文昌文化研学驿站。实践团和当地政府以及公司进行了交接,最终,这个方案得到了认可。

据介绍,民宿群落建成后,其中一栋将成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作为带动当地文化教育研学产业在梓潼发展的触媒点,实现学生实践、远程教育和研学拓展的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

借助互联网新手段 让大山的农产品“走出去”

在安徽六安霍邱县有这样一个村庄,村民不管是采购生活物资,还是贩卖农产品都要去十几公里外的镇上,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

这就是霍邱县黄郢村。霍邱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赚钱,这里的村民养殖过小龙虾、鸡、鸭,但年底的利润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尽管农产品丰富,但外面的人不来买,里面的人也卖不出去,销售问题就像 ‘围城’一样,挡在村民们的眼前。”北京邮电大学雁翔团校实践团队员杜世博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个暑假,他们团队十个人走进黄郢村,深入了解了当地贫困户的真实生活。

“既然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乡村,为什么不让这些村民通过网络平台把农产品卖出去呢?”学习经济学的姚一帆一提出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正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嘛!”通信专业的周家恩同学说。

村长很快招呼来了村里的村民,村民们排坐在会议室里。几位坐在讲台上的大学生变成了老师,一开始还有些羞涩,但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开始从物流、渠道、管理、平台运营、产品生产等角度细致地为村民们讲解,积极贡献自己的“金点子”。随着交流的深入,台下的村民们已经按捺不住尝试一下这种新式的信息化商业手段,有的打开电商平台仔细浏览,有的急切地询问“大学生老师”自己的农产品该如何升值,还有的已经准备注册账号成为电商卖家了……全程认真做笔记的村长在最后总结说,“今天听了咱们北京来的大学生的宝贵建议,我觉得电子商务这件事很有搞头,我们大家要团结协助,互相配合,一起推动村子的发展!”

北京农学院

编写植物栽培技术手册 让农民播种有技术指南

“温情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暑假,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来到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了实践活动。丰宁满族自治县是农学院暑期调研的“老地方”,今年如期迎来了2019级实践团。“我们这次下乡可是做足了功课,基于三年的调研数据,我们制作出了一份最新的调查问卷。”团队成员、农学院大二学生刘金艳告诉北青报记者,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实践地的村民解决技术缺乏问题,在实践团出发前,他们还对当地的种植植物数据进行了总结归纳,制作出了《河北省丰宁县几种常见植物栽培技术手册》。

实践调研,“调”自然不能少,实践团25名队员分成调研、访谈、技术指导等小组,在实践的九天时间里,分别对草原乡、四岔口乡、南关乡、王营乡以及杨木栅子乡五个乡进行了问卷调研及实地考察。他们走家访户,上山下乡,走到老乡的家里,与他们面对面聊天,走进老乡的田里,对他们手把手指导。“村里来了大学生”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村民都希望实践团队员能先到自己家“瞧瞧”。

村民王大爷就是其中一个,他家的甘蓝被虫子吃得千疮百孔,因为管理不善,每年的产量都损失3000斤左右。实践团队员秦文韬得知此事,专门赶到王大爷的田里,帮他分析病虫害原因。原来,由于每年收获后没有及时对土地进行管理,大量的菜叶为虫卵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导致次年有虫害发生。随队的专业老师谷建田告诉王大爷,在每年收获后都要进行田间清理,并对土地进行翻耕,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临走前,秦文韬还把印刷好的《河北省丰宁县几种常见植物栽培技术手册》放到王大爷手里,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告诉王大爷如果遇到书中没有涵盖的情况,可以随时联系他。王大爷一只手捧着《手册》,一只手紧紧握住秦文韬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他说,希望明年这些娃还能回来看看,和他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北京中医药大学

推广中医药文化

聚焦乡村中医发展

乡村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也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但目前,国内很多乡村没有真正利用好中医药的发展空间,乡村中医人才也青黄不接。今年暑假,北京中医药大学实践团队来到吉林省双辽市,他们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身份关心乡村医生现状,助力乡村中医发展,弘扬中医文化精髓。

吉林双辽有着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实践团队来到药田之后发现这里草药长势喜人,尤其是柴胡、玄参这样的药物,乡村医生和村民代表讲述起种植经验来可谓是侃侃而谈。

但和当地乡村医生进行深度交流后,实践团队队员了解到,双辽地区草药的种植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参类药物种植周期长且吸收大量的土壤养分导致其他作物难以种植,村民们种植这种“几年一熟”的作物难以维持稳定的收入。实践团队把这些问题集中反馈给当地相关部门,为他们的精准扶贫提供思路。

除此以外,实践团队还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科普宣讲,队员李梦然为村民们讲授了日常养生知识,纠正了一些常见的保健误区。在宣讲过程中,一向认为自己身强体健不用看医生的大爷,也一板一眼地跟着“小专家”在身上敲敲打打治疗病痛。队员张婕、陈丹、陈士君还现场为村民们进行了手诊、脉诊、推拿、耳针等健康服务,一位村民竖起了大拇指:“不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服务。”

为了让这门“手艺”留下来,同学们还专门向村医代表们赠送了精心挑选的《实用小儿推拿手册》等书籍和耳穴治疗器具套装,这些礼物是“中医简便疗法”在乡村中发展的敲门砖。实践团队进行宣讲也是为了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让村民们享受到中医的好处,让更多人知道中医其实并不难,人人都能做自己的“中医专家”。本组文/本报记者 刘婧

编辑:zmh

关键字:乡村实践村民发展实践团进行大学生他们团队民宿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