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式”擦地 每天来回几十次
时间:2019-09-03 09:08:23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鞠躬式”擦地 每天来回几十次 ── 残运会暨特奥会志愿者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清
9月1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在天津完美落幕。圣火虽已熄灭,但这座城市用热情和温暖点燃的心灯,依旧照亮人们前行。
赛场上那些志愿者们的故事,依然令人感动……
来自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刘卓千,是服务盲人门球运动员的志愿者,1.86米的大个子,让他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因为之前服务过达沃斯、全运会,提起做志愿者的事,他说,这次也算是“老资格”了。
与“老资格”有点不搭的是,这次他的志愿工作看上去有点简单──擦地。“每天7点20分到岗后,就是投墩布、擦地、投墩布……有时还会兼个搬水工!”这个听上去很枯燥、看上去更枯燥的活,刘卓千干得却“与众不同”。
“全程都是‘鞠躬式’!没办法,谁让我长这么高呢?”刘卓千自嘲道,每当比赛暂停或中场休息时,他“鞠躬式”擦地的姿势,就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整个比赛现场,像刘卓千一样负责擦地的志愿者共有4名,分布在场馆的4个角落。刘卓千所在的位置,在场馆一进门的左手边,很显眼。
“我需要时刻专注盯着裁判的手势,只要他一示意,我就要拿起拖把,迅速进入场地工作。”因为身高问题,每次擦地,刘卓千都要弯腰接近90度才能掌控好拖把“不跑偏”,同学们开玩笑说,像鞠躬。
“一天赛程下来,这种‘鞠躬式’擦地少说也要在赛场上展示几十次!”不过,在刘卓千看来,和“鞠躬式”擦地相比,精神的高度紧张更考验他。“不能走神,不能开小差,裁判一个手势,就得立即到位,否则很可能影响比赛正常进行。”
刘卓千告诉记者,比赛时间结束后,并不意味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也结束了,还有很多收尾工作。“第一天老不适应了,晚上回驻地时,感觉腰快折了,疲惫至极,没洗澡,倒头就睡了。”
不过,刘卓千坦言,与盲人运动员的辛苦相比,自己的这一点点付出,就啥都不是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志愿者们在培训前都体验过‘盲人’。我带上眼罩后,在场地内只走了20米,就不再敢走下去了,因为太没安全感。而他们还要比赛。”刘卓千对盲人运动员发自内心地敬佩。
他说,他曾不慎被盲人门球砸中了小腿,一阵钻心地疼,当时第一感觉是找人送他去医院。“但要知道,盲人门球这项运动的规则是运动员必须让球砸到自己身上才不至于失分。”
“运动员们的坚强和乐观,让我觉得志愿服务更有意义,再多的付出都值得!”刘卓千说,他会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