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5000年前残忍的惩罚 六支骨镞破解“大溪人”的秘密

时间:2019-08-05 08:43:12   来源:重庆晨报

[导读]5000年前残忍的惩罚六支骨镞破解“大溪人”的秘密远古时代,我们的先祖已有一定数理知识,甚至掌握了初步的“人体解剖学”巫山大溪遗址随葬动物的墓葬。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大溪遗址内出土的身插骨鏃的墓葬。六支骨镞精准地插在了他的五脏六腑之上,随后这名男子的尸身被埋入了狭小的墓坑之中。沧海桑田,地下的时光永无改变,而地上早已翻天覆地。

 

巫山大溪遗址随葬动物的墓葬。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供图

大溪遗址内出土的身插骨鏃的墓葬。

六支骨镞精准地插在了他的五脏六腑之上,随后这名男子的尸身被埋入了狭小的墓坑之中。沧海桑田,地下的时光永无改变,而地上早已翻天覆地。

直到5000年之后,他的尸身在考古队员们的手中重见天日,尸骨上的六支骨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移动,而这名葬式奇特的大溪人,却用它罕见的死亡方式,给考古队员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六支骨镞能精准插入人体的五脏六腑。

这是不是说明,早在5000年前,大溪人就已经掌握了初步的“人体解剖学”?

8月4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发布了《三峡地区大溪文化的边缘效应》报告,生动地展现了5000年前大溪人在重庆这片土地上五彩斑斓的生活场景。

了解人体构造 还掌握一定数理知识

在多年前出土的一座大溪人古墓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一名30—35岁的壮年男性,被六支骨镞分别从锁骨、肋骨、胸部等处刺入。

经过考古学家们鉴定,被刺中的正是死者的五脏六腑,“我们无从知晓,大溪先民对人体的了解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但我们知道,这具尸骨不应当是战争的杰作,而是一种惩罚的结果。”

同样的惩罚手段还在另一座大溪人古墓中得以呈现,墓主的右眼眶上,一支骨镞由下而上紧紧地扎在眼眶上缘,至今仍难以拔出。

除了对人体构造让人惊叹的了解之外,大溪先民可能还掌握了一定的数理知识。

在大溪人制作的许多骨匕周缘刻化有线槽,其中部分被认为是与刻骨计数有关。有的墓葬内摆放有多枚小鹅卵石,也可能和远古的数术有某种联系。

大溪先民的空间处理能力臻于成熟,柳林溪文化到大溪文化早期的陶直体支座,座顶和座身可见非常复杂的直线分割装饰,等分、对称、发散的理念已经很发达。而著名的大溪文化空心陶响球,其表面分布着细密的戳点纹,通常将一个完整的球面分割为多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其空间想象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平均寿命30—35岁 营养不良和牙病很常见

大溪遗址已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近400座,生动地展现了远古人的社会景观。

考古学家从墓葬人骨鉴定结果分析,当时人们的平均可预期寿命在30-35岁之间(不包括婴儿)。性别结构高度不平衡,女性占人骨比例远高于男性,异于一般新石器遗址,可能与男性需要外出渔猎易发生意外死亡、无法归葬墓地有关。

从骨骼上观察,人们容易罹患营养不良、龋齿、牙结石、牙周炎、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等病,甚至有1例疑似麻风病案例。

在大溪文化早中期,墓葬随葬品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并不明显。到晚期,差异逐渐显现;同时,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2人合葬葬式上的男尊女卑(男仰身,女侧身屈肢面向男性)。

酷爱装饰品 产生了专业的玉石工匠

与常见古墓葬中随葬金、银、铜器不同,大溪人的随葬品,充满着自然的元素。

大溪文化中期,人们对于装饰品有着特殊的嗜好。在以往发现的大溪墓葬里,还发现一些墓主人的颈部缀满了洁白的蚌珠,那些蚌珠是由蚌壳切割而成的小圆片,直径0.3-0.4厘米,中间有小通孔,可以穿系。佩戴的时候,几千枚蚌珠片串联在一起,之间还串有熊牙,充满了原始、古朴、野性的美。

不过,能够展示这些华丽装饰的人毕竟是少数,玉珥、手镯、臂钏、绿松石坠等则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

大溪人还产生了一批专业的玉石工匠。遗址的文化层中可以见到一些绿松石矿的碎屑,以及一些玉、石的钻芯,应是当时加工的副产品。

许多墓葬里随葬有磨光的石器,这些石器中最大者约有30多厘米长。

骨器也在大溪墓地中被普遍发现,有些墓葬甚至只有随葬骨器,多的数量达几十件,种类有匕、镞、锥等。

除此之外,大溪人的一些陪葬品及其摆放的位置也十分有趣。在一座俯身直肢葬墓中,墓主人的盆骨下摆放着一枚动物肢骨,而这种现象并不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考古学家们认为,大溪人可能存在一种生育方面的观念。

大溪人的主食为黍 同时捕鱼养猪养犬

5000多年前的大溪部落里,先民们的主食是“黍”。

什么是“黍”?它是小米的一种,一年生粮食作物,成熟以后是金黄色,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山西大同、忻州一带,黍去皮以后,叫黄米,此种米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做粽子的原料之一。

这种现在并不常现身餐桌的粮食,在5000多年前,却是大溪人的主要农作物。

“通过同时期遗址的对比,我们发现,当时的北方主要农作物是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已经成为主要农作物了。”

为什么大溪人会选择“黍”作为主要食物呢?这和当时大溪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由于三峡地区山地较多,土壤饱水性能较差,容易干旱,所以更适合“黍”的生长。

除了各种农作物之外,考古工作者们还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季节性“食物”,它们包括藜、葡萄、猕猴桃、南酸枣以及少量的栎果和柿。从这些种子的被发现,说明采集经济在三峡地区大溪文化先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吃素是不行的,那么大溪先民们的肉食又是些什么呢?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们找到了大量的鱼骨,这些鱼骨分别来自青鱼、鳡鱼、鲫鱼、草鱼等江河鱼类。同时还发现麂、猪獾、熊的残骨,说明大溪人经常捕猎这些动物作为食物。

大量鱼类动物骨骼和及少量家猪骨骼的发现,说明在当时,渔猎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家畜饲养起着一定的补充作用。“也因此,我们认为大溪先民的生活是以渔猎、采集和农业为主,家畜饲养起着一定补充作用。”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实习生 刘雨濛

李晟

李晟

编辑:zmh

关键字:大溪骨镞六支墓葬5000年惩罚发现遗址文化先民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