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着力挖掘新动能

时间:2019-08-03 09:41:32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推进了3年半。这一段时间里,从各级政府到各市场主体,再到学界、普通投资者乃至消费者都在密切关注、参与这场新时代的改革。

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推进了3年半。

这一段时间里,从各级政府到各市场主体,再到学界、普通投资者乃至消费者都在密切关注、参与这场新时代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措施越来越精准。

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发力,新供给占比持续提升,供给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减税降费有了实质性推进。根据国家税务总局7月23日发布的减税降费“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其中减税10387亿元,1.15亿人免缴个税,民企新增减税6712亿元,重点税源企业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6%。

“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分若干批次下放、简化和取消了一大批不必要的审批证明和繁琐手续,普遍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利企便民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优化了营商办事环境。

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9%,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0.3%,高于第二产业23.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一系列数据显示,各项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接下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在上升,从国内看,旧动能式微已成定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的支点何在?

首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培育足够强有力的新动能。

实际上,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人尽皆知,真正的难题是新动能在成长期间,不足以补位旧动能衰退带来的影响。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动能的成功转换,往往出现在新动能足够强大之时。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正值高速发展时期,包括新浪、网易等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萌芽、发展,宏观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叠加新经济力量的快速崛起,再加上决策层的有利应对,构建了亚洲金融危机中最好的“护城河”,缓冲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移动互联浪潮、大数据应用又打开了新的发展之门,无论是国外的苹果、谷歌、亚马逊,还是国内的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开启了新技术、新模式下的新经济。

经过了此前几年的“三去一降一补”,传统供给正逐步退出,而5G、人工智能等新供给、新动能正逐步孕育发展,部分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未来应当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新供给尽快成为经济的主导动力。

其次,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以更优发展环境逐步代替补贴依赖。

新动能之所以为新,往往也缘于其出人意料、打破常规,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尽管在初期,适度的引导和补贴必不可少,但切忌把补贴常规化,异化竞争机制的作用。

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落点,应当是培育、改善软环境。这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竞争,激发微观活力等一系列举措。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往通过“基础设施+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力正在递减,更需要激发企业的活力,通过市场的力量在新经济领域不断试错创新。营商环境建设和改革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要求政府真正从管理转向服务,实质性降低企业承担的各种高税负,实质性解除企业受到的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性束缚,实质性改善金融环境、技术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企业家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再次,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积极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结构调整、动能优化、要素升级,是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大抓手。其中,前两者都在积极推进,而要素升级是一场周期更长、挑战更大的任务。

土地方面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近年来,土地产权确权、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土地交易流转等各项制度和试点陆续展开,通过精细化管理挖掘增量,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激活存量,可释放出巨大红利。未来,如何通过更好确权,让土地要素向需求创造能力更强的新供给领域流动;通过细化土地利用类型、简化土地审批流程、优化政府土地供应的方式(如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改革土地利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同时,人口红利逐渐从数量转向质量。从各个城市近两年逐渐升温的“人才争夺战”不难看出,挖掘新人口红利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考量。一方面,通过加强基础教育、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路径,完善素质教育,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具有活力的企业,进而为人才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都是挖掘劳动力新红利的重要抓手。

改革之初重在求共识,而改革深入时则重在求合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今,唯有让新动能茁壮成长,才能更好解决旧动能衰退带来的问题,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广泛的群体。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升级,正是重要的抓手之一。

编辑:zmh

关键字:改革供给动能结构性环境发展土地经济企业通过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