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乱象频发:亟待明确业务边界 专家建议设白名单
时间:2019-08-02 07:26:13 来源:新京报网
[导读]原标题:助贷乱象频发背后:亟待明确业务边界专家建议设白名单有专家建议建立白名单制度根治乱象;也有专家称应出台相关指引,明确业务边界。柠檬有一种有趣的特性,纵然外表光鲜亮丽,如果不将其切开,很难知晓它究竟是好还是坏。助贷机构本应是切开华丽外表,离借款人真实信息最近的人,是借贷双方的桥梁,为何却乱象丛生,爆出了如此多的包装术?
有专家建议建立白名单制度根治乱象;也有专家称应出台相关指引,明确业务边界。
柠檬有一种有趣的特性,纵然外表光鲜亮丽,如果不将其切开,很难知晓它究竟是好还是坏。助贷机构本应是切开华丽外表,离借款人真实信息最近的人,是借贷双方的桥梁,为何却乱象丛生,爆出了如此多的包装术?
“助贷的这些乱象在几年前就有,只不过那段时期,资金取得的渠道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金融机构或者是小贷公司”,对于助贷乱象,互金评论员毕研广表示。
“但现阶段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无异于放大了这些乱象,取得贷款的渠道多了,助贷的业务火了,难免会出格。助贷最初是为了帮助借款人多渠道寻求借款,但是现在乱象丛生,从一定程度上说,成了帮助借款人‘骗取’贷款。”毕研广接着说道。
至今无名分的助贷,为何乱象频发
虽然助贷的业务火了,但助贷至今并无明确的“名分”和定义。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认为,“对银行来讲,之所以要助贷提供服务,也是希望把一些前置性的信息采集、初步风控,交由助贷机构。”
但谁来为服务付费,什么业务可以外包等仍是一个问题?
141号文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如今部分助贷机构向借款人收取变相息费在3%左右,甚至5%,会对借款人倾斜,提供“包装”技巧,以获得不菲收益。另外,也有的助贷机构挪用或欺诈借款人款项。
如何根治乱象?有专家建议建立白名单制度
对于助贷参与“包装”,银行如何防范?陈文认为,银行很难作为,很难有一种有力的规范或防范“手段”。记者注意到,2019年1月9日,浙江银保监局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浙银保监便函〔2019〕9号),提出辖区内城商行与民营银行不得外包核心风控环节,同时原则上只能经营省内客户。
“但在这个过程中,助贷机构存在很强的道德风险。像141号文强调不能把核心风控外包,这意味银行必须强化它自身对借款人的尽调及风险把握水平。但这一点又与降低银行在这一块投入,即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的出发点存在一定的矛盾。”陈文既指出了“助贷问题”的矛盾所在,同时他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助贷机构的“持牌化”或“白名单”制度。
“在规范助贷行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助贷机构所谓的‘持牌化’发展或者银保监会确定一个标准,各大银行据此确定一个‘白名单’制度。这个‘白名单’制度,由银行业协会或中互金协会定期公布,提高助贷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同时,让助贷机构通过这种准持牌或类持牌,形成一个‘牌照租金’,助贷机构因此可能会看重长期收益,而自律规范。”
“如果发现助贷机构进行材料造假等,可以吊销助贷资质。否则助贷机构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今天通过这个壳公司,给某家机构服务,造一些假,赚了一笔钱,如果被发现,把这个助贷公司吊销,同样一批人,他可以再换个壳,继续给甚至是原来的资金方提供服务,这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陈文总结了自己开出的“药方”。
是否应出台相关指引,明确助贷业务边界
不同于陈文“银行很难有作为”观点,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为了规范助贷业务,发挥其正面作用,一方面应该出台相关指引,明确业务边界,使得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在合作中可以有所依循,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持牌机构,作为借贷业务的最终风险承担者,需要对业务全流程的风险和合规把控。
某地互金协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关于助贷的监管,还有一种声音,即助贷不是放贷、助贷不需要出台细则,未来只需要要求有助贷业务的机构(或关联方)必须持有融资担保或商业保理牌照即可。
“我认为还是需要出台相应的细则”,互金评论员毕研广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助贷机构虽然不是放贷机构,但是助贷业务镶嵌在借款人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过程中,也是业务的一部分。助贷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的撮合服务,以及帮助借款人获取借款的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费用,都必须明细化、阳光化。只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才能够让助贷这个行业更加清晰,也能够让助贷业务更顺利进行。”
对此,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也表示,助贷机构主要服务的对象为金融机构,并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助贷行业陆续暴露出资金方核心风控外包、资金方异化为纯放贷资金提供方、助贷机构不持牌却胜似持牌,以及暴力催收、高利贷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亟须监管层出台统一的监管政策进行规范,需要从根本上清理整顿,并不是持有融资担保牌照就可以解决的。
从目前来看,张叶霞认为助贷业务的发展前景仍很广阔。持“看涨”观点的还包括于百程。他告诉记者,助贷机构的存在,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获取消费金融资产、扩大客群,提升互联网经营环境下服务长尾人群的能力。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