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全国5年审结超103万件环境资源案件 司法利剑守护碧水蓝天

时间:2019-07-31 12:00:25   来源:经济日报

[导读]审结超过103万件环境资源案件司法利剑守护碧水蓝天本报记者李万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济日报记者7月30日从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年来,全国法院共受理各

审结超过103万件环境资源案件 司法利剑守护碧水蓝天 本报记者 李万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济日报记者7月30日从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年来,全国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超过108万件,审结超过103万件,以审判专门化改革创新、最严格的司法裁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助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据介绍,人民法院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5年来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113379件,审结108446件;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776658件,审结743250件;发挥行政审判职能,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受理各类环境资源行政一审案件191074件,审结179747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介绍,在环境资源民事案件中,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在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中,败诉原告所需承担的调查取证、专家咨询、检验、鉴定等必要费用,可以酌情从其他公益诉讼案件被告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中支付。

按照全面赔偿的要求,污染者除了要依法赔偿人身和财产损害外,如同时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还应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和赔偿服务功能损失。对于无证排放以及采取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探索适用能够体现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方法。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林玫瑰表示,福建法院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诉前、诉中、诉后,将修复范围从森林延伸到水流、海域、滩涂等领域,形成多层修复、立体保护的修复性生态司法机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巡视员刘亚平介绍,江苏法院对于无法原地修复生态环境的,判令异地补绿植树造林;对经济赔偿能力不足的,判令劳务代偿从事环保劳动服务;对污染者发出禁令,禁止一定期限内从事相关工作。

此外,一些地方探索实施禁止令等方式,预防环境损害后果的发生和扩大。比如,浙江、河南、贵州等多地法院积极探索以发布禁止令的方式在诉前或诉中实施行为保全,无锡中院、重庆万州区法院在裁定准许执行环境行政主管部门非诉执行申请的同时发布禁止令,禁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者实施排污或者破坏生态行为。

全国各级法院推进专门机构建设,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环境资源审判机构1201个,其中环境资源审判庭352个、合议庭779个、巡回法庭70个。各高级人民法院中,有23家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未设立的也指定合议庭负责业务指导,实现对重点区域、流域的专门机构设置全覆盖。

李万祥

编辑:zmh

关键字:环境资源案件生态司法全国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