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数次往返中国 法国摄影师用镜头还原“中国本色”
时间:2019-07-30 10:46: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9日电(任思雨实习生王新月)议价杂粮专柜、供销社、自来水站……这些名词你熟悉吗?在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的相机里,这些带有岁月烙印的回忆被保存了下来。从1973年起,他先后二十多次往返中国,用彩色照片拍下中国的变化。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9日电(任思雨 实习生 王新月)议价杂粮专柜、供销社、自来水站……这些名词你熟悉吗?
在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的相机里,这些带有岁月烙印的回忆被保存了下来。从1973年起,他先后二十多次往返中国,用彩色照片拍下中国的变化。
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中国本色——布鲁诺•巴贝摄影展”中,49件布鲁诺•巴贝在70至80年代访问中国时的摄影作品展出,观众得以从照片中窥见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布鲁诺·巴贝,婚纱照,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我喜欢用彩色记录中国”
摄影展上首先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一张少先队员列队行走过天安门前的照片,这也是布鲁诺•巴贝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拍下的照片。
布鲁诺·巴贝,小学生准备在天安门广场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1973年9月,法国时任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布鲁诺•巴贝作为玛格南摄影师加入了随行记者团,随身带着一大包他最喜爱的柯达克罗姆反转片。他看到很多女孩穿着衬衫和花裙子、扎着马尾辫,对他们的到来一脸好奇,于是赶紧拿起相机捕捉下这个瞬间。
几天之后,蓬皮杜返回法国,而布鲁诺•巴贝成功地申请到签证延期,他有机会在中国多停留了两个星期,前往南京、上海等城市一路拍照,记录下当时的风景与面孔。
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外国摄影师来到中国拍摄,比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马克•吕布,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布鲁诺•巴贝镜头里的中国是彩色的。
布鲁诺·巴贝,天安门广场上学生们热烈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5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我特别喜欢用彩色记录中国,而在七十年代用彩色拍摄是很少见的。”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布鲁诺•巴贝是率先尝试用彩色胶片做报道的玛格南摄影师之一。
当时巴贝对中国的印象是蓝色与黑色,因为人们多是穿着这两种颜色的衣服。但后来在上海的豫园,他看到一个女生穿着黄色上衣,手臂拎着一个红色手提包倚靠在“S”形门洞上,左边有位摄影师正端着禄来相机给她拍照。
[page]
布鲁诺·巴贝,工人们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车队,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布鲁诺·巴贝,豫园,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记录中国的“本色”
自1973年访华之行按下第一次快门开始,布鲁诺•巴贝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年之后,他受到杂志邀约再一次来到中国,他和妻子一起去到广西桂林、四川成都、乐山、万县等地进行拍摄。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到中国小城的外国摄影师少之又少,每次巴贝和妻子拿着相机行走,都能引来浩浩荡荡的围观队伍,在一张上海郊区的水乡照片里,桥上全是看着他们的人。
他们也发现,这里的人都很友善,不会刻意躲避镜头,也并不觉得是被冒犯。
布鲁诺·巴贝,沪郊水乡,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布鲁诺•巴贝现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任玛格南图片社全球主席,在新闻摄影的黄金时代敏锐地捕捉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瞬间。他的照片很少显露锋芒,而是更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也因此记录下了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的人物和场景。
比如正在练手风琴的小学生、拉船的纤夫、干活的农民、行走的赶鸭人、喝茶聊天的老人,还有四川乐山附近的稻田,桂林兴安的菜市场、上海的议价杂粮店……婴孩与白叟、城市与乡村、重大历史事件与普通人生活图景都在此一一呈现。
布鲁诺·巴贝,在田野上做早操,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布鲁诺·巴贝,在议价杂粮店排队,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布鲁诺·巴贝,养鸭人,乐山,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董强教授说,巴贝先生带着一种纯真的眼光,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先入之见的中国,他记录了中国的本色。
看到很多年轻人前来中国美术馆观展,布鲁诺•巴贝非常高兴,他说,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他们父辈所生活的中国。
有意思的是,这些被他记录在相片中的孩子,在多年之后还找到了他,在1973年的中国照片里,一个小姑娘认出了自己,去年她专程到了巴黎找到巴贝表示感谢,告诉他:“我今年已经六十岁了。”
[page]
用相机见证中国的变化
“我之所以对中国感兴趣,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古国,它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与此同时它又在不断地寻求发展、走向现代。”布鲁诺•巴贝说。
近半个世纪以来,他走遍北京、上海、重庆、四川、广西、江苏等地区,记录下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千禧年后的中国,故地重游、捕捉时光的痕迹是他的兴趣。
布鲁诺·巴贝,坐在乐山大佛的脚趾上,乐山,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中国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比如他喜欢拍摄的建筑。最早他拍摄上海浦东,只有几座简单的工厂、稻田和菜园子,而现在四处都是高楼大厦,这些变化都是从建筑里体现出来的。
再如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成都没有机场,得先到重庆再到成都,现在几乎大中型城市都有了国际机场。像北京到青岛高铁只要两个多小时”。
还有更直观的人们衣着的颜色,过去他镜头里的蓝色和黑色,如今也变成了丰富而优雅的色彩。
布鲁诺·巴贝,在长城上拍照,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布鲁诺•巴贝曾说,“摄影是唯一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被理解的语言”,他的作品也成为一部难得的中国变迁光影集。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更多地应该透过光影、色彩,透过客观表象,进入更为深入的人的世界”。
据了解,展览期间,布鲁诺•巴贝还将向中国美术馆捐赠69件代表作品,将中国的历史光影和时代本色留在中国美术馆。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