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你只要分好,我必然分运”
时间:2019-07-19 08:58: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导读]石景山区的沁山水小区南区,从2014年起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75岁的韩兴莲见证了小区里的垃圾桶变成了两种颜色: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桶。
在北京,垃圾桶的颜色很快将在居民的生活中醒目起来。
石景山区的沁山水小区南区,从2014年起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75岁的韩兴莲见证了小区里的垃圾桶变成了两种颜色: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它们的上方还有不断更新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展板。
今年年初,沁山水南区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之后,韩兴莲更加热心垃圾分类,还得过小区积分第一名。而在5年前,她也只是将家中垃圾大致分类,投放到桶里,有时也会将西瓜皮和腐烂的水果扔进灰色的其他垃圾桶。据她观察,几年下来,小区里还是有居民将两种垃圾桶混用,对垃圾桶的颜色和相关说明视而不见。
北京试点垃圾分类超过20年,彩色的垃圾桶早已出现在居民小区,但没有实现从收集、运输到处理全链条的分类。一些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只停留在摆放分类垃圾桶和发放垃圾袋层面。
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促进中心副主任孙绿认为,“垃圾分类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在他看来,垃圾分类没有大规模开展,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的素质和意识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所提升,目前推行起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
有群众基础,有时还需要一些小小的激励手段。负责沁山水南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杨小芳和8名工作人员每天守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站,有厨余垃圾的居民可以到兑换站来称重、刷卡积分,超过1公斤积3分、未过积2分。积分可兑换洗衣液、洗涤灵等不同奖品。
据杨小芳统计,目前小区近1400户居民里约有500人办理了积分兑换卡,但来兑换的基本都是老人、家政人员,很少看到年轻人。“年轻人工作忙,多数都直接在单元门口分类了,不会来兑换。”
不久前,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之后,来兑换站咨询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大家普遍感觉到,这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很快会在自己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也有居民对分类垃圾换积分兴趣不大,有人担心,最后这些垃圾不都还是一起运走吗?
事实上,这里的厨余垃圾会由提供垃圾分类服务的公司单独运送到附近的垃圾楼,生活垃圾由小区的物业公司负责。附近的密闭式清洁站也会将二者完全分开处理,再分开运输到相应的堆肥厂和转运站。
在这座中型垃圾楼里,一左一右分放着绿色的厨余垃圾箱和红色的生活垃圾箱。每天平均有6~8吨生活垃圾、约3吨厨余垃圾从这里被运走,等待进一步处理。
“我们希望跟市民建立互信机制。”孙绿说,“你只要分好,我必然分运。这是政府对百姓的承诺。”
孙绿表示,北京市对混装混运零容忍,只要发现,即通报、扣分,对运输单位进行处理。对个人的监督措施目前还在准备和调研,预计年底会提出明确方案。同时,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可复制的、在全市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
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2018年,北京市进入处理设施的厨余垃圾17.02万吨,同比增长58.2%。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4个街道(乡、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累计创建数量占全市的60%,涉及8511个居民小区。2020年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将占全市总数的90%以上。
示范片区验收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坚持成熟一个、验收一个,验收不合格的坚决“回炉”。即使本次验收合格的示范片区,也会在未来3年里继续接受严格的日常检查考核和年度查访核验。复核不符合要求的要被摘牌,弄虚作假的要被取消验收资格。
在沁山水南区所属的八宝山街道办事处,除居民小区外,辖区内的商场、超市也都开始陆续开展强制分类。石景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办主任佟传平说,现在有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撑,如果物业和单位做得不好,可以对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进行强制处罚。
孙绿表示,目前对居民仍主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和鼓励。他认为,警戒、倒逼,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长效机制。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示范试点沁山水南区,多数绿色厨余垃圾桶里只有厨余垃圾,但是个别厨余垃圾桶也混有塑料袋、废纸盒。对于杨小芳而言,小区里好的变化正在发生,但是混投现象每天都有,还需依靠工作人员二次分拣。
她供职的垃圾分类兑换站里,还有两种其他颜色的桶:红色的是有害垃圾,蓝色的是可回收物。迄今为止,它们还只停留在兑换站里,但将来会投放到居民小区里。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