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中国汽车圈如何打造“华为”?
时间:2019-07-18 13:57:06 来源:汽车之家
[导读]近段时间,华为公司作为美国政府重点防范、国内外舆论最为关注的中国企业,频频登上媒体头条。各行各业都期盼有更多“华为”出现,能够在某些领域有着引领国际的实力。连汽车圈也在猜想,未来哪家中国车企能夺得这一头衔。而更关键的是,要厘清华为有哪些优点,汽车界又如何复制?●《深评问道》是什么?
近段时间,华为公司作为美国政府重点防范、国内外舆论最为关注的中国企业,频频登上媒体头条。各行各业都期盼有更多“华为”出现,能够在某些领域有着引领国际的实力。连汽车圈也在猜想,未来哪家中国车企能夺得这一头衔。而更关键的是,要厘清华为有哪些优点,汽车界又如何复制?
●《深评问道》是什么?
《深评问道》是汽车之家首个面向行业端用户打造的栏目,特约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执笔,独家解析/揭秘行业大事件。除了热闹表象,我们更想向您呈现对事物本质、因果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探究和思考。
本期行业评论员 ——许海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贸易协调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汽车行业的管理工作,现兼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际贸易协调委员会秘书长、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汽车后市场委员会秘书长。
60s快速了解核心论点:
●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在核心技术研发、打造“备胎”系统方面有着超前的眼光和决心毅力。
●近年来中国品牌汽车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新车质量已经与合资品牌非常接近、外形设计已经越来越漂亮和时尚、在动力、操控、安全性等方面中国品牌汽车也接近了合资汽车,同时拥有较好的性价比。
●中国品牌还应在新技术应用、质量和成本的控制、设计与制造质量上有所突破。
华为已成为中国企业的榜样,在其他跨界领域也有很多企业喊出了“要成为xxx行业的华为”的目标口号。在对比自身与华为的差距之前,也许我们应该理清楚,至少在这次中美经贸摩擦中,华为的哪些方面让我们觉得是成功和值得学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投入的研发并逐渐掌控核心技术。 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之后,美国开始用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打压华为,可见对其5G等高新技术的忌惮。成立至今,华为保持着极高的研发投入,2018年研发投入超越苹果,名列中国榜首,世界排名第五。华为从未满足其已有的成就,正是这种野心让华为在一些空白领域能够进展神速。
2、未雨绸缪地建立“备胎”系统的战略布局。当美国的制裁来临,华为马上就全面转正了自己的“备胎”系统,说明华为早就有准备、早就有投入,早就建立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备胎系统。当在美国谷歌公司停止更新安卓系统后,华为的备胎体系开始全部转正,并开始注册自己的操作系统。
3、打造高水平消费品的成功。作为一个手机消费品的后发者,华为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出自己的高端品牌,并且能够让消费者接受。这也是值得中国汽车产业学习的地方,汽车也是消费品,但我们一直没有能够打造出进入世界前列的产品,更没有打造出能够让消费者接受的高端汽车品牌。
上述这三个方面,是大家对这次华为被制裁后华为应对措施最佩服的反应。基于这三点的分析,对比汽车业,我们的差距又在哪里?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在近几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通过这一轮SUV热潮,实现了快速追赶,并且有多家中国车企开始实施品牌向上的战略,冲击单价20万以上的中型车市场。从J.D. Power的统计来看,中国品牌汽车的新车质量已经与合资品牌非常接近;其次,中国品牌汽车的外形设计已经越来越漂亮和时尚,与合资品牌没有太大差异,甚至超过了很多合资品牌的外形,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第三,在动力、操控、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中国品牌汽车也接近合资汽车;第四,在其他辅助功能和配置上,中国品牌汽车甚至超过了合资汽车,配置更为丰富,让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性价比。
虽然中国品牌汽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华为的杰出表现,汽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 中国汽车企业在研发投入及研发效果上差距明显。从近期美国普华永道所公布的2018年全球企业的研发支出情况来看, 全球汽车行业研发支出金额前三强是大众集团、丰田集团和福特集团,2018年中大众集团的研发支出高达158亿美金,占据大众集团营业额的5.7%;丰田集团投入的研发资金为100亿美金,占丰田集团营业额的3.9%;福特集团投入的研发资金为80亿美金,占福特集团营业额的3.9%;
而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目前研发投入最高的车企是上汽集团,上汽集团2015年的研发费用为83.71亿元;2016年为94.09亿元;2017年为110.62亿元。长城汽车在研发上也一直坚持过度投入,他们年研发费用都超过50亿人民币。而研发投入比例最高的是广汽集团,2018年上半年广汽集团的研发投入为17.07亿元,占营业额比例的4.59%;总之,在绝对的研发投入额上,中国车企还有巨大的差距。
再来看研发效果,在传统发动机技术上,由于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多年的投入及研发积累,传统发动机的相关专利都被欧、美、日企业所控制,中国企业很难有所突破。根据相关专家的分析,中国自主发动机普遍的热效率只能达到37%-38%,距离日本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40%以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而在现代发动机高端技术方面,比如涡轮增压器,电子涡轮增压器,VVT技术,电喷以及EGR产品方面,这些都是新一代发动机提升性能的核心技术,而在这些方面中国车企的研发相对单薄,如果要追赶上这些领先企业,中国汽车企业还需要大量和持续的投入。
在自动变速箱方面,中国目前已经能够自主生产6AT的产品,但产品的质量水平、故障率还是高于国外的企业。特别是国外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在应用7AT、8AT甚至9AT的自动变速箱,中国企业的追赶之路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国外的6AT产品开始通过合资大量进入中国,与中国自主研发的6AT展开价格竞争,进一步打压中国自动变速箱企业的向上发展。
● 在中国年度汽车销售市场份额中,中国品牌占比面临下滑困境。如果类比华为所在智能手机消费市场,中国品牌汽车作为终端消费品也很难像华为手机一样进入市场销售的前列。虽然近几年中国品牌汽车借助SUV热,实现了产品技术和质量的大幅上升,但还不能够在主流中高端车型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争,我们的汽车企业在中型车和中大型车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汽车品牌整体占比跌破40%』
而华为手机能够高、中、低的消费市场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在产品的外观、内核、使用性能等方面都能够做到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直逼世界领先的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因此单从消费品角度来分析,中国汽车企业也是落后比较多。
● 中国汽车企业建立备胎系统的意识远远没有华为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在传统的汽车零部件方面,即使是核心的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系统,由于有全球德系、日系等知名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可以选择,并且自主零部件企业也在逐渐发展起来,因此只来自美国企业独家供货的这种状态在汽车业并不普遍存在。
在汽车电子芯片和软件体系方面也有欧洲、日本等多国形成的供应商体系,也不存在美国独家供货的体系,因此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紧迫性不强,少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和战略布局。但在未来自动驾驶方面的芯片以及系统架构,相关传感器有大量来自美国的供应商,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综合来看,中国汽车产业相比华为,主要在大量的研发投入,打造优秀的消费品和建立备胎系统防范风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汽车企业应该从什么方面来改进和提高?
消费品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这其中还包括新技术应用和外观,对于汽车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日本车企在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是世界领先,欧美汽车企业更注重新技术应用和外观,但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和融合。如果能从质量、设计、新技术研发应用、成本控制四个方面逐步提升,坐拥强大消费市场的中国品牌汽车才真正称得上前景可期。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