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优质均衡可以有多种路径
时间:2019-07-16 18:20:5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导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进一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正式建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上海市作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进一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正式建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
上海市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14年所有地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认定,成为全国首个整体通过验收的省份。之后,上海从“基本均衡”走向了“优质均衡”发展阶段。
以工作机制创新为重点
在“优质均衡发展”的阶段,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发生了转变,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转向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即有质量的均衡。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软件建设,重点是更加优质的师资力量、规范的学校管理、良好的教学质量等。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学区和学校集群发展。上海市把完善与优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项工作机制,作为新时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8年,上海提出加强紧密型学区建设,致力于构建组织更紧密、师资安排更紧密、教科研更紧密、评价更紧密、培养方式更紧密的学区。目前,上海已建设学区、集团190个,覆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格局。接下来上海将聚焦“更加紧密”,规划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创建工作。
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增加投入,促进均衡发展。上海一方面实施精准托管,由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受援学校为郊区新开办学校和提升质量意愿强烈学校。另一方面实施城乡学校内涵式合作,集中单项突破,实现城乡学校共同进步。
实施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2015年以来,上海实施了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教与学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文化变革四个集群。目前,新优质学校的面貌及教学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同时,上海创新评价方式,构建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评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品德行为、身心健康、教师教学、校长课程领导等十方面情况,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导向,进一步推动了区域优质均衡。
以师资均衡为突破口
金山区地处上海西南远郊,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两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分别是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实践模式,其突出特点是以内涵发展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校长教师有序流动。杨浦区和金山区均出台相关文件,保证校长教师有序流动。金山区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选派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到郊区任职任教、讲学指导,鼓励郊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校长、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或跟岗培训。
杨浦区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3年共计1294人。2018年交流轮岗教师596名,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4.3%,其中交流轮岗骨干教师120名,占比20.1%。
广泛开展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推进区域教师素养整体提升。以需求、问题和实践为导向,为乡村骨干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针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郊区中小学班主任研修计划、远郊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提升项目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金山区坚持打造“明天的导师”工程品牌,以学科工作坊为载体,以青年骨干教师带教与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与指导、课程开发与实施四大工作项目驱动,夯实城乡骨干教师成长的根基。
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政策重点。每个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也不同,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和方式自然有很大差异。
但从上海的探索来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第一,构建政府跨部门协同的体制机制,促进政府各部门形成改革合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包括学校建设、硬件配备、编制核定、工资调整、岗位设置等诸多领域的改革,不仅涉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还涉及发展改革部门、编制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等。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改革共识,建立常态的协同机制,不断理顺相关部门的权责范围,形成改革合力。
上海健全政府主体责任制度,建立市级统筹、区主体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协同落实的责任制度。市级层面成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小组,定期沟通协调、推进实施、监督检查相关改革项目。
第二,充分调动县(区)级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使改革走向“中观”,促进内涵发展。县(区)域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单元,学校是基本主体。
如前所述,每个县(区)和每个学校面临的改革发展环境有很大差异,没有哪一种宏观的政策方案是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学校的。因而,宏观政策往往面临“选择性执行”的困境,很难深入基层实践。
在此背景下,唯有充分的发挥县(区)级政府、学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下而上地探索适合自身的“中观”改革方案。自下而上的改革更容易获得认同,因而更容易被执行。
为此,要向县(区)级政府放权,要向学校放权,减少过程管理,将改革所必需的人、财、事权充分地下放,使县(区)级政府和学校成为改革的主体。
上海一直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鼓励各个区县创新方式,大力推动教育发展。改革带来了红利,调查显示,上海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均超过90%。
(作者李廷洲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顾宏伟系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吴巍系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