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长跑赛道上,大象保险的守与进
时间:2019-07-13 08:03:48 来源:hexun.com
[导读]互联网保险在整个万亿级保险市场的覆盖率和渗透率只有10%左右。文丨猎云网ID:ilieyun作者丨田甜编辑|轻音2013年,首张互联网保险牌照横空出世,引爆了互联网保险发展热潮。根据腾讯微保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互联网保单量在5年间增长了18倍,目前互联网保民数量约在2 22亿左右。有预测认为,到2021年,中国保险科技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1 4万亿人民币。看上去很美的行业,实际发展却波折重重。
2013年,首张互联网保险牌照横空出世,引爆了互联网保险发展热潮。根据腾讯微保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互联网保单量在5年间增长了18倍,目前互联网保民数量约在2.22亿左右。有预测认为,到2021年,中国保险科技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1.4万亿人民币。
看上去很美的行业,实际发展却波折重重。首先,由于处在草莽发展阶段,行业呈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国家连发多项监管政策,行业监管趋于严格;其次,互联网保险的盈利及发展模式也尚在探索中。如众安在线、安心保险等行业巨头也面临着持续亏损的窘境。
“国家对互联网保险监管趋严,好像大浪淘沙,对行业发展是好事。”大象保险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田立文对猎云网表示,互联网保险是长跑赛道,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在产品、服务和品牌上打好基础。
大象保险成立于2015年,与市场上其他定位创新性保险或者保险企业服务的平台不同,大象保险的定位是数据和技术驱动保险顾问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保险和延伸金融服务。CEO杨喆曾表示,保险电商只是中间态,保险大数据服务平台才是发展目标。
回顾近5年发展历程,田立文表示,其中的辛苦不亚于体力活。然而,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上的坚守已经在释放边际效应。同时,由于本分地坚持技术研发,不打擦边球,公司受到监管的影响相对小很多。他还透露,在持续推进线上+线下策略的基础上,公司倡导的“保险+医疗健康”已经实现落地。
技术赋能全产业链
对消费者而言,以传统方式购买保险比较被动。传统保险是代理人营销驱动,代理人在跟前介绍产品,用户很少有机会或能力对产品进行分析和选择。代理人可能出现过度营销的行为,一般都建议用户买重疾险。但是否有更好的产品,是不是有更低价位的同类产品存在,消费者很难知晓。对此,田立文表示,“互联网保险是改变过度营销和信息不透问题的利器。”
为了改变消费者被动接受的情况,大象保险推出——保障知识图谱概念。据田立文介绍,这是大象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在用户保障领域的一个应用性探索和概念定义。其主要用途是,用户在大象保险平台上输入自己的投保条件和需求时,保障知识图谱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客观中立的建议。
知识图谱的背后的支撑来自大象5年来梳理出的疾病知识库、行业险种知识库、多维立体用户画像。田立文表示,这些数据库是大象保险在对疾病、险种等数据样本做了原子化拆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目前,相关的数据模型已经建立起来,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原来每个月只能做几十款险种的拆分,现在可以达到几百款。
据田立文介绍,大象保险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对从产品设计、核保、承保、保单服务等全产业链实现了赋能。
在产品的设计上,传统的精算设计主要基于生命周期表、客户的订单属性及历史数据。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算设计可以融合用户信用评价信息、医疗健康信息等,能够根据个人的情况在费率厘定、保障责任设定上做差异化定制,更加符合某一垂直领域特殊人群的保障需求。
在与众多保险公司的合作中,大象保险与之联手推出了诸如防艾险、糖尿病并发症险、肾病险、肝病险这些基于数据的保险产品,非常受欢迎。“新技术的赋能下,我们对用户健康和非健康的判断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据了解,在服务侧,大象保险也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打造了包含智能保险顾问、保险产品对比、智能核保和云保单管理等四项产品和服务。
以保险产品对比为例。不同用户在选购某一险种时有不同诉求,如投保条件宽松、价格便宜的,或者是保障最充分的。面对一众保险公司的同类型产品,用户常常无所适从。在大象保险的平台上,用户可以随便拉出两个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对比,通过后台的数据库,大象保险可以提供一个M值评,帮助用户判断,哪个产品更适合自己。
落地保险+医疗健康模式
今年上半年,大象保险在保险+医疗健康保险模式的探索上迈出了第一步。据田立文透露,目前,公司与药兜网、企鹅医生等医药领域的头部供应商合作,2-3个月的时间内,将一些健康险种或者责任险下沉到药店和医院。单就药店方面,已经覆盖几百家连锁药店。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药店或医院,用户买到的是药+健康险的服务包,用户可以在大象保险和医药供应商共同打造的服务体系下办一个会员卡,享受全面爆品报销的医疗服务,用户也可以基于保险服务去购药。
互联网保险不是流量生意,但在互联网上做保险,还必须有流量。对推进保险能力下沉,在田立文看来,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用户。他表示,“药店是一个特别刚性的健康险营销服务的一个领域和场景,用户购药时,希望针对自身疾病的购药能够通过保险保障的方式得到保护,医疗健康险恰恰是这个时候激起他购买保障的场景。”
据其透露,保险能力下沉已经推进到实际落地阶段。目前,大象保险已经将保险的产品管理、售卖等系统接入到药店原有的体系中。
保险本身是一个重服务的的行业,但互联网保险在服务上跟不上,所以只能做一年周期的短险。因此,在服务上有没有能力去建立一套机制,是影响互联网保险平台发展的一大难题。
据田立文介绍,大象坚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智能平台+线下代理人。不同于传统的代理人,大象保险的代理人是专业的咨询顾问,承担的不是营销工作,而是服务投递工作。用户要购买保险时,大象保险代理人提供险种对比、Dr.象智能预核保等智能化的产品,由用户自行选择,遇到专业问题,可以咨询代理人。
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但在整个万亿级的保险市场的覆盖率和渗透率还比较低,只有10%左右。对此,田立文分析指出,外部环境和自身问题都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在外部环境上,整个互联网保险生态都面临着用户意识觉醒和信任度的问题。此外,由于传统保险过度营销的积习,导致用户偏好理财类产品,觉得不亏本的生意就是好保险。第二是流量问题。第三是行业监管趋严,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很多新保险的落地和产生;第四是传统保险强大的牵制作用。
再看自身问题。互联网保险政策过激,完全靠产品的费率和性价比打市场,推高了赔付风险。田立文指出:“现在还没有到赔付周期,等到集中赔付出现的时候,行业将会出现洗牌的情况,主流的头部厂商可能会好些,而中小保险公司可能倒闭。”此外,互联网保险存在服务短板。
行业发展问题重重,但田立文还是看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前景,他表示:“终归相信,传统保险还是趋向于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以少数的,专业的代理经纪人为依托的,以标准化、透明化的保险服务为基础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
根据腾讯微保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在2.22亿互联网保民中,首次购买保险用户的平均年龄在28.7岁。而随着千禧一代的长大,保险用户也在转变。大象保险的用户画像数据显示,年轻用户侧对于真正保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吸引用户流量的场景险逐渐淡出主流关注,对于保险有需求的用户正在向能提供专业服务的保险平台逐渐靠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猎云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