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优势显著 中国消费长期向好大势不变
时间:2019-07-12 07:42:15 来源:国际商报
[导读]“我们乐观地预计,今年上半年社零额增速有望达到8 2%,仍处于中高速的增长区间。这个增长速度是在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也是在40万亿元的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在商务部日前举办的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专题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在评价中国当前的消费形势时指出,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消费增速仍位居全球前列。
“我们乐观地预计,今年上半年社零额增速有望达到8.2%,仍处于中高速的增长区间。这个增长速度是在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也是在40万亿元的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在商务部日前举办的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专题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在评价中国当前的消费形势时指出,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消费增速仍位居全球前列。
受访专家表示,中国的消费大市场具有显著优势,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正不断增强。
消费市场优势显著
2018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连续5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首要动力。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回升至55.3%,连续7年超过50%且保持上升趋势。
今年,消费的表现依然亮眼。“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运行的态势。”王斌介绍称,消费之稳体现在增长速度稳、网络消费稳、基本消费稳、服务消费稳、消费价格稳五大方面。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主任关利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的蓬勃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形成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优化了宏观经济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韧性,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具比较优势和巨大增长潜力的就是消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英进一步分析称,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尤其是中高等收入群体正快速增长,目前已超过4亿人,其消费能力不容小觑,正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升级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广大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的潜力。
“这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提升。”刘英说,中产阶级对文化消费、服务消费,以及精神层面的消费提出更高要求,这拉动了服务业、金融投资、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不断升级,直接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尤其是推动形成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未来,企业通过提供绿色、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将成为新常态,巨大的需求必然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多措并举助消费长期向好
在充分肯定当前消费发展稳健且不断升级的同时,王斌提醒道,消费市场总体仍呈回落态势,“前5个月的社零总额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汽车的零售回落比较多,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2%,拉低社零总额增速约1个百分点,燃油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家电、家具、建材分别回落3.2、3.8和4.1个百分点”。
“中国当前仍然存在传统商品消费增长乏力、新兴消费热点尚需培育、消费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关利欣建议,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增强消费能力,通过实施灵活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收入水平提升。二是完善消费供给。根据消费需求变化的特点,促进商品和服务供给提档升级,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国内外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对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刘英看来,第一,企业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来适应消费升级后的市场。第二,要规范消费产品的供给环节,解决消费市场的秩序问题和监管问题。政府要加强对消费活动的全程监管,严控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让优质产品、绿色产品能够畅行市场。第三,消费市场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尤其是对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服务业而言还有更多增长空间,需要进一步稳妥地放开市场。
针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减费降税、扩大开放的举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公布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以及《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的实施方案》,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的具体政策措施。
王斌透露,下一步,商务部重点开展完善城乡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商品和服务的品质、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四方面工作。“尽管当前消费市场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跟进,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相信,消费稳健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消费提质升级的总势头不会改变,消费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