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账目审计公布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整改
时间:2019-07-11 09:03: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经济观察)政府账目审计公布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整改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赵建华)7月10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切实抓好整改。对审计查出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对号入座,按时按规定整改到位。
7月10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切实抓好整改。对审计查出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对号入座,按时按规定整改到位。
6月底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说,预算管理不够全面规范,预算安排未充分考虑资金结转结余情况,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和合理,部分预算调整和下达不够规范及时,部分投资计划与预算下达对接时间较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强化预算公开透明和刚性约束,从体制机制入手规范预算执行,全面加强绩效管理,坚决杜绝任性花钱。
当前,中国包括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预算绩效评价在内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正在深入有序推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分析,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指标不能覆盖所有预算资金,评价工作固化于填报报表和编制报告等。
王泽彩认为,应实现“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受益对象满意度,促进财政资源配置最优和产出效果的最大化。
对于地方债,《审计报告》指出,有关地区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违规举债势头得到遏制,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表示认同。截至2018年末,中国政府债务33.3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90.03万亿元计算,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接受采访时,赵全厚表示,中央要求去年9月底之前,各地制定上报化解隐形债务方案。但审计发现,11个地区有170.78亿元存量隐性债务没有制定化解措施,这是不应该的,存在工作懈怠现象;有些地区制定的债务化解方案缺乏可行性,这需要引起重视,当地应提高应对能力;35个地区有290.4亿元债务资金因筹集与项目进度不衔接等原因闲置,有些地方融资计划和投资计划没有有效衔接,债券发行进度与工作进度不匹配。
《审计报告》还指出,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分析,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转移支付制度承担过多的体制功能和要求,呈现“小马拉大车”的状态,难免存在绩效偏低、交叉重复等问题。一些地方的转移支付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地方的内生动力,反倒导致地方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增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还要考虑各地公共服务的成本差异,本身就需要一个动态调整完善的过程。
接受采访时,赵福昌介绍,中国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加大,结构也趋于优化,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不断提高。转移支付分配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近年来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占全国近80%,为区域经济均衡以及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计报告》还谈及,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等管理不够严格。对此,王泽彩表示,大力控制“三公”经费还存在一定空间。政府要继续带头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继续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
今年,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压减3%左右。各地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力度也很大,有些地区超过5%。王泽彩建议,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推动中央部门细化“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内容,让公务支出在阳光下运行。(完)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