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如何垃圾分类?日处理2万吨生活垃圾 61%靠填埋
时间:2019-07-10 09:19:3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原标题:广州为何力撑垃圾分类?平均日处理2万吨生活垃圾,61%靠填埋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李振,陈洁,王玲广州报道广州目前有超过61%的生活垃圾被掩埋处理,有38%的生活垃圾被焚烧发电。近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轮番上演。按照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联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其他45个城市也要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广州目前有超过61%的生活垃圾被掩埋处理,有38%的生活垃圾被焚烧发电。
近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轮番上演。
按照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联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其他45个城市也要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而就在同一天,广州迎来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发布实施一周年。
目前,广州已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黄埔、番禺等6个行政区推行整区垃圾分类工作,每天实现分类回收再生资源7700吨左右,并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但据原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全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置量为745.30万吨,这意味着每天就要处理2.04万吨生活垃圾。
数据对比一目了然,除去分类后的回收再生资源,广州市每天仍需要处理大量垃圾。那么,问题来了:分类后的大量垃圾去哪里了?
日处理垃圾2万吨
据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2016年-2018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置量逐年上升。3年间,广州全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置量从688.35万吨飙升至745.3万吨。
图为:2016-2018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置量
广州如何处理这些垃圾?
每个上午7点半左右,一辆辆载满生活垃圾的环卫车开始从各小区驶向位于石牌西路的垃圾中转站。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垃圾的归宿将是位于广州郊区的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广州全市生活垃圾中,有456.80万吨为填埋处理,有287.38万吨被焚烧处理,剩余的1.13万吨被生化处理,处置率为100%。从数据看,有超过61%的生活垃圾被掩埋处理,有38%的生活垃圾被焚烧发电。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的堆肥、填埋等垃圾处理方式相比,焚烧处理有利有弊。
焚烧处理前期投资大、技术门槛高,但焚烧处理垃圾又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
垃圾焚烧处理凭借既可缓解“垃圾围城”尴尬,又可发电,成为了诸多城市缓解当前垃圾处理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广州资源热力电厂的数量从2005年的1座增长到2019年的7座,焚烧垃圾日处理量也由2005年的1000吨/日增长到2019年的15000吨/日。
垃圾分类利好垃圾燃烧
不同于上海的干垃圾和湿垃圾之分,广州市于2018年7月1日出台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公益人士罗建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离,可以降低垃圾的整体含水率,从而提高垃圾的燃烧热值,提高发电量。此外,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释放,减少再污染。
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的工作人员呼吁,“目前广州市垃圾围城形势紧迫,国家现在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我们(垃圾焚烧厂)作为一个终端处理设施,还是希望大家在垃圾分类做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在收集其他垃圾的时候,前端分类做得更细,对我们(垃圾焚烧处理)来说整个生产过程会更稳定,环保指标更可控,整个生产成本也会有一定的降低。”
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毛达博士也认为,国家在制定总体规划时应考虑对垃圾焚烧项目的总量控制。
“我们应首先实现让现有的垃圾焚烧厂‘烧’得更好,怎么去达到?垃圾分类一定是控制总量最好的办法。”毛达认为,垃圾分类与每个公众有关,最好的策略是先从自身实现垃圾分类,“如果我们能做到垃圾分类,我们就不需要上这么多垃圾焚烧项目。”
除此之外,罗建明还表示,前端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再回首利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焚烧厂的建设投资。
据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此前透露的数据,在《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的2018年,广州全年回收再生资源约282万吨,大约每天回收7700多吨。按照广州现有最大的4000吨/天级别资源热力电厂计算,这样可以接近节省两座这样的设施建设。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