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超七成涉违规占用资金
时间:2019-07-07 10:05:03 来源:中国经营报
[导读]自2018年以来,尽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资金、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有所抬头,但《中国经营报(博客,)》记者近日获悉,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归还了相关占用资金弥补上市公司损失。与此同时,违规占用现象仍不容忽视。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1~5月,42家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中,有30家涉及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记者注意到,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少数简单粗暴,更多的是隐蔽曲折的。
自2018年以来,尽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资金、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有所抬头,但《中国经营报(博客,)》记者近日获悉,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归还了相关占用资金弥补上市公司损失。
与此同时,违规占用现象仍不容忽视。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1~5月,42家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中,有30家涉及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
记者注意到,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少数简单粗暴,更多的是隐蔽曲折的。公号《并购汪》梳理显示,违规占用花样繁多,包括通过保理业务占用、对外投资套取、虚构交易占用,甚至直接与上市公司设立共管账户等。
“处置风险不等于纵容违法,针对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规制度体系,监管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削弱。提醒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重温法律法规对于资金占用的相关条款。”有监管人士强调。
部分违规占用资金被归还
控股股东藏格集团作为藏格控股(维权)的控股股东,为解决资金占用,将其所持的巨龙铜业37%股权以25.9亿元价格转让给上市公司,以抵偿资金占用款及利息,多余部分用于补偿上市公司因虚假贸易业务产生的损失。7月4日,巨龙铜业37%股权过户完成。
深圳主板藏格控股年报披露发生控股股东累计占用资金22.04亿元,其中归还5032万元,占用余额为21.53亿元。
不仅是藏格控股,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主动或在监管督促下,归还了占用资金。
据深交所介绍,年审时被发现违规占用的三圣股份(维权),交易所陆续发出关注函、问询函督促解决之后,目前已全部归还,涉及金额为4.49亿元。
2018年年中,新疆浩源(002700)(维权)违规占用3.6亿元资金,公司披露后深交所问询、启动处分程序,督促解决违规占用问题,现已全部归还。
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是上市公司经营中不可触碰的红线。6月15日,上交所上市公司司太立仍因公司资金被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且未及时披露,根据相关规定,被监管出具了警示函。
司太立2018年年报披露2018年度共有三笔资金,合计约1.145亿元,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占公司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3.36%。截至2018年底,控股股东已将上述占用资金全部归还上市公司,并支付利息63.5万元。
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努力防范的方向。十几年间监管机构的审查力度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市场融资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违规占用现象又有抬头。
前述监管人士表示,2018年以来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融资环境发生变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融资需求迫切,加之股票质押风险突出、融资渠道变窄,铤而走险,将手伸向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发生数量涉及金额明显增长。
当然,上市公司治理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一是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上市公司的治理“形似而神不至”,为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提供可乘之机。二是部分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道德风险突出,未恪尽职守,纵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甚至伪造财务报表助长了资金占用问题的出现。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不排除有更多控股股东企图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缓解自身压力。
违规占用方式隐蔽形态多样
一些大股东会用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直接或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采取“曲线救国”的方法,想方设法将公司资金“合理”转移出来后占用。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认为,往往很难发现实际由大股东占用的真实情况。
公号并购汪梳理显示,违规占用形态多样,包括通过保理业务占用、对外投资套取、虚构交易占用,甚至直接与上市公司设立共管账户等。
通过保理业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藏格控股可谓典型。
这种“套路”大概分三步:首先,主业为生产化肥的藏格控股,旗下全资孙公司上海藏祥收取其供应商及客户合计18亿元的应收款;然后,上海藏祥把18亿元拿去购买保理公司甲持有的定向资管计划收益权;接着,保理公司甲定向资管计划把18亿元投向保理公司乙和丙持有的多项应收账款保理合同收益权。
“看上去整个过程合法。然而,应收账款保理合同收益的被保理人,正是18亿元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即18亿元应收账款途经上市公司孙公司、两家保理公司后最终又流转到了原大股东手中,涉嫌关联交易、违规占用资金。”刘志耕如是解释。
通过对外投资套取公司资金也是常用手段之一。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主导上市公司进行一些没有商业实质的投资,或者购买设计复杂的理财产品,使资金实际上最终流到了控股股东手上。
保千里(600074)实际控制人庄敏,在2016~2017年期间,主导公司投资深圳市楼通宝实业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投资金额合计约32亿元,约占上市公司2016年净资产的 75%。但截至2018年4月,除2家公司正常经营外,其余7家均处于半停顿状态。此外,庄敏还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方式,转移上市公司资金41亿元。总计导致保千里公司损失近73亿元,目前已经被暂停上市。
与对外投资的手法相似,占用资金还可以通过主导公司收购股东控股项目来进行。千山药机(300216)(维权)的大股东和高管,在上市前的2009年用1600万元买了一家公司,2015年以5.56亿元卖给千山药机。
深交所在2018年11月披露了海南海药(000566)(维权)大股东虚构交易占用资金的做法,通过资金不断转移,最终转入了大股东控制的关联公司。
更为简单粗暴的是,大股东直接拿走上市公司资金。安通控股大股东先后从公司拿走总共24.76亿元去补仓,还以上市公司名义签订了2亿元的担保合同。
还有公司以高利率向大股东自己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借钱。冠福股份(002102)的董事长于2018年3月6日,在未履行公司内部审批流程的情况下,以上市公司的名义向他所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借款2000 万元,但利率超高,每天千分之一,借款时间从3月6日起至12月30日止,利息共计602万元。
已形成完整的法规制度体系
今年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讲话中就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股东要谨记“四个敬畏”,坚守“四条底线”,合规发展、审慎经营,尤其不得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同时指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必须加强不会削弱。
而对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一直是证监会和交易所严厉打击、重点监管的问题之一。
沪深交易所一直严打严控控股股东违规占用资金问题。2018年以来,深交所共发现并处理了20单涉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的违规事项;2018年12月28日,上交所集中对*ST保千(维权)、*ST工新(维权)和*ST天业(维权)等三家公司的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做出处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了顶格处分。
关于2018年的年报监管,证监会强调要严密监控,谨防大股东因缺少资金、经营困难,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从决策合规性、披露及时性等角度,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事项,如存在非经营性占用,要督促相关主体披露有关情况并尽快彻底解决。”前述监管人士表示,发现违规占用资金和对外担保等行为,本着“从严从快”“抬头就打”的原则,及时采取监管措施;达到立案标准的,证监部门要坚决立案查处,绝不姑息。
对于部分控股股东在处置自身风险过程中,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行为,证监会一直秉持“从严问责”的态度。
早在2005年、2006年,证监会就将“清欠解保”作为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号),规定严禁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联合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等多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大股东资金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28号);并推动修改了《刑法修正案(六)》,增加了对此类情形按“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惩处条款。
针对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规制度体系,覆盖刑事追责、行政执法、自律监管、民事赔偿各个层次。
前述监管人士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督促各地监管部门将其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监管重点,发挥监管合力,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下大力气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坚决遏制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行为抬头。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