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改革驶入“快车道”
时间:2019-07-02 20:27:14 来源:人民网
[导读]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page]
编者按:近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教20条落地近半年,全国各地具体实施状况如何呢?近日,人民网记者在山东省就职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前提起职业教育,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弱势教育”,不受重视。同时,从学生到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头。尤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就业并不理想,花费几年的时光,感觉学不学区别不大。
剖析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学生付出努力没有等值的回报,社会认可度低,个人发展前景惨淡,“英雄无用武之地”。试想世界名校吸引人的不就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今时不同往日,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都把职教改革当成了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改革“妙招”。
政府统筹搭台,校企联合唱戏
谈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痼疾,校企脱节,产教不融合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了。很多的职业院校只管培育学生,至于社会的需求与他们无关。很多都抱着一种“你爱要就要,不爱要反正我们培养完了”的心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反馈结果超出了调研人员的想象,一方面企业并非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毫无兴趣。恰恰相反,企业在这方面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计、旅游、幼教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较多,专业对口供需失衡,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职人员流动性差。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根源后,烟台市首先实行“教育整合”,对以前受多部门管理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整合,相关资源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门”,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一管理后,我们的学校终于有人抓有人管了。”这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姜代坤校长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其次,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统筹和整合要求每所中职原则上只能设3~5个专业、高职设5~8个专业群,避免同质化严重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后,以政府作为桥梁,联通职业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专业设置的好不好,发展方向对不对,不由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命令来决定,而是由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学校专业的制定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否契合进行评估,让学校更好服务企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觉得办好职业学校需要两点,第一,职业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开展,无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第二,职业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给学生找好出路,不虚度青春。”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这样认为。
课程设置突出实训 探索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说起办职业教育,威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威职)党委书记吴永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学校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威海市全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人员分类管理,教师多岗多能;课程设置力求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
从2017年开始,威职对学校多个系部的教室开展了“砸墙运动”,按照教室、车间一体的思路对重点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把实训车间变成教室、变成老师的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截至2018年底,学校已开发153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每个系出产品、每个学生出作品、每个实训室出成果的目标。同时,学校全面开放共享实训室,让实训车间成为学生的教室、项目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练习。以后出去工作了心里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心上课的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威职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走进校园内的“威之商韵超市”“菜鸟驿站”“时光书咖”“威之膳品”“早尝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铺内,甚至是学院自办的企业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这里的经营服务人员都是由来自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的学生么?“经历了校内一年以上的锻炼,我们大三学生毕业时可以自主选择参大型连锁超市的店长考试,通过的话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长的职务,薪酬远高于普通就业模式。”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张雪老师是这样介绍的。从2017年下半年起,威职的老师和同学都经历了一场职业化的转型,学院依托高职创新创业园先后成立了30多家小微企业,作为免费资源提供给学生经营,老师仅起到监管作用,其他所有经营活动均由学生进行。同时,学校将学生的轮岗制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学生上大一就开始执行,将职业化前置到了教学阶段,节省了学生毕业后的岗前培训与磨合的时间。
在威职校园内,有一栋大楼很特别,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整个大楼完全按照真实的船来建造,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实习实训,这就是威海船舶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山东海大航海技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海大学院)也坐落在这里。2016年,海大学院由威职与威海市企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学校还以此模式建立了万斯达学院,该学院课程填补了威海在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空白。建立的顺通学院成为了威海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客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培养资质的高职院校。经过两年多发展,威职先后开办的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现了企业资本参与办学的新突破。
通过调研走访不难看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在各方通力协作的努力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快车道”。据了解,近年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薪酬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有的岗位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教育,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