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经济料逐渐企稳 调控政策仍需加码
时间:2019-07-02 07:56: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导读]2019年行将过半。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可以保持稳定中高速增长,财政、货币政策仍有加码必要,央行或采取降息降准方式释放流动性。经济有望企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上半年GDP增速预计约为6 3%。其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料有所收窄;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基建投资在专项债较快发行下有所回升,将促使二季度投资较一季度更稳定。
2019年行将过半。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可以保持稳定中高速增长,财政、货币政策仍有加码必要,央行或采取降息降准方式释放流动性。
经济有望企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上半年GDP增速预计约为6.3%。其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料有所收窄;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基建投资在专项债较快发行下有所回升,将促使二季度投资较一季度更稳定。
展望下半年,中国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19年3季度)》预计,中国经济将在三季度企稳。一方面,贸易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大概率减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另一方面,国内仍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银行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中小民营企业债务风险等,不过随着“六稳”政策加快实施,对经济企稳无需过虑。
连平认为,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当前累计增速5.6%,到年底增速可能略回落至5.5%。这是由于房地产投资可能下降至7%-8%的水平,制造业投资能否回暖仍待观察。基建投资虽小幅回升,但在结构性去杠杆背景下不会有过高增长。
“下半年中国消费增速有望温和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达到8.5%。”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一是高性价比中档品牌,尤其是实现进口替代的国产品牌,有望迎来较快增长;二是新一轮基建发力有望着重完善低线城市、乡镇地区消费基础设施,打通新零售向县域经济渗透渠道,提振农村消费;三是加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激活县域经济对医疗、服务、教育等服务消费升级需求,文体娱乐、旅游、教育、餐饮、家政服务、医疗美容等消费大类将保持增长动能。
“面对冲击,中国依然可以保持稳定中高速增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于泽表示,中国经济具有良好韧性,源于好的足以抵御短期各种波动的长期增长基础、拥有改革开放红利和建立稳健的宏观调控体系。
降准概率加大
多位专家认为,下半年经济仍有赖于政策工具箱“雕琢”,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短期政策与长期发展。财政、货币政策仍有加码必要。
财政政策方面,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多项减税降费政策陆续出台。对于下半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建议,应防止减税降费政策在落实中打折扣。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地方配合。在地方财政压力增大的同时,非税收入可能会成为地方缓解财政压力的出路,再变为企业的负担。
此外,刘尚希认为,要允许地方结合实际创新融资方式,明确用盘活资产的方式进行融资不属于举债。国有资本收益是公有制条件下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好,其效应不亚于减税降费。
货币政策方面,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认为,货币政策有加码必要,但短期内基准利率下调可能性较小。5月央行曾宣布对服务县域的农商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分三次操作,由于第三次操作定于7月结束,综合考虑外部经济环境和市场流动性情况,预计7月央行可能再次降准。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表示,全球启动“降息潮”,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更大。不过,降息只是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选择,其他工具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流动性的目的,不一定要通过降息来完成。
对资本市场形成支撑
分析人士称,下半年经济基本面企稳,对资本市场形成支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预计,在政策加码基础上,下半年投资、消费将有所起色,经济一旦企稳回升,对股市就会形成重要支撑。从外围市场看,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中释放降息预期,欧洲央行也明确表示可能采取降息和债券回购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全球央行可能迎来降息潮。一般在全球央行降息初期,资本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都会有较好表现。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中国经济已从投资拉动型转化为消费拉动型。去杠杆和减税政策组合,给资本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经济环境,这一次靠消费领涨的中国股市有望成长期慢牛。一方面,去杠杆降低了货币增速,使利率中枢长期下降,提升了金融资产估值。去杠杆抑制了投资增速,而去产能对周期行业长期有利,未来周期行业龙头的资本开支压力下降,其盈利反而有望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减税提升了居民收入和消费,也改善了企业盈利,消费行业有望长期向好。(赵白执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