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祸从天降!高空坠物频频致人伤亡,不是靠监控就能防

时间:2019-06-23 07:28:04   来源:央视财经

[导读]近日,高空坠物事件频发。6月19日,江苏南京一10岁女孩被8岁男孩从高空扔下的物件砸中,血流不止;而此前的6月13日,深圳一5岁男童被高空坠落的玻璃窗砸中,最终不幸身亡。

近日,高空坠物事件频发。6月19日,江苏南京一10岁女孩被8岁男孩从高空扔下的物件砸中,血流不止;而此前的6月13日,深圳一5岁男童被高空坠落的玻璃窗砸中,最终不幸身亡。其实,多年来城市高空坠物屡见不鲜,有意抛掷有之,无意掉落也不少,坠落物也是千奇百怪,但往往威力巨大,害人不浅。

这一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为何总是防不胜防?杜绝高空坠物,难在哪儿?又该怎么办?6月21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财经评论员万喆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 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祸从天降 偶然吗?

【新闻链接】高空坠物危害有多大

20克的一张麻将牌从20楼飞下可致人骨折;

巴掌大的西瓜皮从25楼飞下如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

4厘米长的铁钉从18楼甩下可插入颅骨;

空易拉罐从25楼抛下可致人死亡;

鸡蛋从18楼抛下可砸破头骨,从25楼抛下可致人死亡。

万 喆:惩罚机制不得当 祸从天降就不偶然

财经评论员 万喆: 目前处理高空坠物,比较多的是依据我们国家侵权法中的相关条文,包括由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受害人这样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早年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出现类似事情可能很难找到谁是直接责任人,相关法律的进步之处在于,能对受害人实现一定的补偿,也能对整个小区都有一个警示。但同时要看到,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一群人在承担某一事故的成本,真正意义上的责任人并没有付出足够的代价,客观来说,这种警示作用会比较有限。

刘 戈:高空坠物 不是天灾是人祸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 虽然高空坠物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我认为都是人祸。不管是建筑物附属部分的自然坠落;还是人们无意扔脱手的东西,比如我知道的一个案件,一个人想把狗咬了一口的苹果扔到狗的食盆里,结果却不小心穿过了阳台上的栅栏,掉下去砸到一个婴儿,造成严重后果;还有就是“熊孩子”随手扔垃圾等等。这要么是对建筑物的维护不到位,或者质量有问题;要么是自己不小心,或者起码是某种意识上的疏忽;要么就是主观故意。终归跟人的原因分不开。

高空坠物 怎么防?

万 喆:合理归责 信息充分很重要

财经评论员 万喆: 制度经济学当中有一个“柠檬市场理论”,如果信息不充分,市场上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这里,如果责任归属不到位,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不负责任的行为更加不受约束。那么在防止高空坠物方面,技术会提供很好的助力,包括我们看到现实当中一些地方设置摄像头,用充分的信息来提供信息回溯能力。另外很多人关心的隐私问题,第一并不是没有技术手段解决,第二,就像到医院看病,因为认为是隐私,什么都不告诉医生是不行的,部分的信息让渡,其实是个人以及公共利益得到更大保证的需要。

刘 戈:靠监控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 装摄像头当然有用,但不能指望监控来解决所有问题。深圳窗户坠落这件事,有摄像头估计也防不住,技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总的来说,高空坠物还是一个低概率事件,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再降低这种事情出现的概率,比如日常在小区里的各种公示提醒;比如物业巡查,固定包含巡视墙体、建筑外立面,看是否有附属物松脱;做楼体保洁,比如擦玻璃的时候,也检查一下窗户牢不牢靠等等。未必是说一定要物业部门承担责任,但对城市生活来说,让有能力检查和维护的部门多操心,对进一步降低高空坠物的概率应该会有帮助。

万 喆:建筑规范 技术监控和惩罚机制 一个都不能少

财经评论员 万喆: 排除主观故意的因素,目前很多高空坠物跟建筑质量、建筑维护直接相关,所以建筑规范里面需要完善的标准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技术监控,是实现信息可追溯的有效手段,也不能缺位;最后就是惩罚机制,法律最终还是要奖惩分明,无论是通过技术进步还是制度约束,让直接责任人或者加害人承担该有的责任,要惩罚就要惩罚到位,达到对当事人或别人足够的警示作用,才能从人们的根本意识上减少懈怠,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编辑:zmh

关键字:坠物央视高空财经监控祸从天降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