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成就及历史经验评述

时间:2019-06-21 08:29:08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刻下光辉灿烂的永久丰碑,足以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迹。70年光辉历程创造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刻下光辉灿烂的永久丰碑,足以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迹。

70年光辉历程创造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扫除了发展的制度障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开展民主改革,解放了城市生产力。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跨越了“贫困陷阱”。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以发展生产力作为“硬道理”,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当前,党中央正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扩大,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生产力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70年的砥砺奋进,沧海桑田,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今日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3%,GDP规模实现平均每8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不到3%的年均增速。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8万亿元,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快速积累,吸引外资不断增加,已成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主要的引进外资大国及对外投资大国。

中国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总产出接近20%。服务业层次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中国已建立健全世界上领先的基础设施体系。从交通运输看,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其中,高铁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4.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世界之首;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从通信设施看,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国。

中国不断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成为世界金融大国。历经7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4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已建立起比较科学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据央行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02.71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75.82万亿元,同比增长7.7%;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9.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截至2019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强,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成果。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高达7.7亿人,到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7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阔前景。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正在有力地改变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果还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了巨大动力,“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为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70年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是轻轻松松取得的,而是中国人民经过努力奋斗取得的。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历史性成果,在其背后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一,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70年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奋力开启新时代改革开放更为波澜壮阔的新航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第二,我们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不断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始终保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一切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重要的目标和衡量发展的标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十九大之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围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而进行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的根本目标。

第三,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中国经济社会创造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早已作出决策部署,中国进入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的新时代。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

第四,我们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让经济发展不走弯路。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保障经济不走弯路、少受损失、取得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新时代我们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要让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有机协调统一起来,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五,我们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新中国建立之后,无论是在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一直注重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即使在推进改革开放时期,世界经济发生周期性金融危机,外部风险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成功地防范化解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金融风险与外部冲击。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新时代我们只要有效借鉴这些历史经验,就一定会引领中国经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坎坷曲折,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国际上不确定性加大及其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外部压力和风险,有效应对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及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下行压力和风险挑战,切实保障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编辑:zmh

关键字:中国经济发展改革我们开放70年世界人民金融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