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把思政课讲台分一半给学生

时间:2019-06-19 16:08: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导读]■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物篇一个普通的周五上午,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新教学楼的一间大教室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勇走下讲台,信手打开学生课桌上的课外读物,进行援引和讲述。当天,该校哲学2017级和

■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物篇

一个普通的周五上午,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新教学楼的一间大教室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勇走下讲台,信手打开学生课桌上的课外读物,进行援引和讲述。当天,该校哲学2017级和社会学2017级两个班的学生一起学习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刘勇洪亮而充满激情的声音,盈满了整个教室。敏捷的思维、精准的阐述和丰富的信息,让他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所有学生的目光。

从教22年,刘勇一直坚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课堂内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上,勇于创新、敢于变革,使自己的教学有魂有魄、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意,让思政课堂真正“红”起来。近日,他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即将奔赴国内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巡讲。

嵌入时代内容,坚定学生信仰

“完整的五四精神究竟是什么?不仅是我们熟知的民主和科学,而且还包括爱国、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说,爱国是核心,追求民主、进步和科学,其本质都是为了爱国……”阳春三月,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一间可容纳100多人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只有刘勇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这是刘勇在上一门全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1997年留校任教以来,刘勇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几乎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工作。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内容上,突破教材框限,与时俱进地嵌入时代内容,是刘勇教学上的一大特色。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江苏共有5位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刘勇是其中之一,这让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刘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和我们一起重温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重点讲述了五四精神的内核。”社会发展学院2017级学生邵亚伟说,这不仅让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勇做时代新人的青春壮志。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举行后,刘勇又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传达给学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刘勇认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必须因时制宜,不断延展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红色”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进一步坚定信仰。

“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五四精神、中美贸易争端、孟晚舟事件、“网红”现象……在刘勇的课堂上,一个个最新理论专题和社会热点话题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刘勇的思政课基本都是100人以上的大课,上课学生来自多个学院和专业。为了吸引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刘勇别出心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精心准备讲课内容。

学生们都说,刘勇老师的课每年都不一样,有的学生一听就是很多年,怎么也听不厌。“课堂信息量非常大!刘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广征博引、趣味盎然、知识面宽广,让我们既觉得过瘾,又不敢走神,生怕自己错过了精彩内容。”现在江南大学从事思政工作的桑鸿波表示,从本科到研究生,刘勇老师的课,他追了7年,并由此对思政教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毕业后选择了现在的工作。

正是凭着这种课堂的“与时俱进”,刘勇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培养对象等称号,成为江苏高校思政教学创新的标杆。

创设“对分课堂”,让思想火花在激辩中迸射

对分课堂、讲授讨论“五五开”、高效、热烈……这些词语是学生们对刘勇课堂的客观评价和真实概括。

“对分课堂”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等素养。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扬州大学就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刘勇在他的思政课上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成效显著。

扬大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叶敏芝,从读本科时起就是刘勇的“粉丝”,去年被保送研究生后,又选上了刘勇开设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她看来,刘老师的课堂充满了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课堂教学也充满了自由讨论的魅力。

“把讲台分一半给学生,这是刘老师一直以来的做法。” 叶敏芝介绍,每一个教学单元,刘勇都会提前半个月布置讨论主题,可以选择他设定的议题,也可以围绕主题自定。每一堂课,基本是“四六开”,刘勇用一半多的时间主讲和评点,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讨论。

“火不拨不亮,真理不辩不明。”在刘勇的课堂上,观点相悖、讨论激烈是一种常态。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经常会展开辩论。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和刘勇辩论时,因为太投入,甚至现场拍了桌子。

但恰恰是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让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生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7级研究生姜彦杨说,正是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讨论课,让她萌发了结合家乡南通家纺城的实例,对东部沿海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基于此的一项研究获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立项资助。

刘勇是爱钻研、爱琢磨的人。他说,从传承理论灌输法,到互动式教学、新媒体教学、情感教学、案例式教学,再到对分课堂,追求的是一个有棱有角、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课堂环境。这种追求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可,近年来,刘勇每年评课满意率都在95%以上。

与此同时,他还深入思考教学得失、不断进行总结提炼。几年来,先后发表教学论文10多篇,参与出版教材3部;2015年入选全国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一项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门课程获江苏省优秀课程,多次荣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奖。

倡导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现实关切中“明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对此,刘勇深有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6级研究生王怀信是刘勇的研究生。本科学金融的他坦言,跟随刘老师读书的这3年,是他学习最累、收获最大的3年。

“累的原因,一是跨学科,学科背景差异太大,需要补的课太多。二是基本没有寒暑假,假期都和刘老师一起,参加各种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王怀信说。

2017年的暑假,在刘勇的资助下,王怀信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围绕“全球治理”研究方向,在各大图书馆等进行文献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撰写论文12篇,10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

“理论学习,只有与现实紧密结合,才能催发出勃勃生机。”刘勇认为,实践是思政课堂的有效延伸,只有构建“习得—提升—转化—践行”的全流程无缝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在关切现实、亲身参与中,才能真正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每年的寒暑假,刘勇都比平常更忙。利用假期时间,他组织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和课题调研,了解国情和社会,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现实指导,刘勇还将微博、微信、播客、微博客等新媒体引入自己的教学。

2014年以来,每年学生选课结束,他都会建立两个微信群:针对本科生的理论研习群和针对研究生的理论研学群。这样的群,他已经建立了近20个。

微信群的建立,让刘勇的思政课有了现实延伸,也成了师生间交流的“红色渠道”。在这里,刘勇不仅回答学生的理论问题,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一些社会现实。

前两年,一些网络大V滥用网络公知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现象,在刘勇建立的2016级研究生研学群里,引发了热烈讨论。刘勇和大家一直讨论到凌晨一点钟,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网络大V现象。

“思政课不是简单的满堂浇灌,而是要将信仰点燃。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刘勇说。

编辑:zmh

关键字:刘勇学生教学思政课堂思想政课政治理论内容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