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发布报告:中西部财政自给率不足50%
时间:2019-06-19 09:00:43 来源:中国经营报
[导读]减税政策释放后,地方财政的“造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际情况却是,多数省份的基层财力自给率并不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的调研结果显示,受经济下行和区域发展分化,部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
减税政策释放后,地方财政的“造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际情况却是,多数省份的基层财力自给率并不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的调研结果显示,受经济下行和区域发展分化,部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
多位财税人士预测,从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增值税税率下调,以及社保费率的调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将进一步下降,这对财源单一,且财政自给率不足的县级财政而言,收入来源将更加严峻。
县级财政承压
在当前复杂的外部形势下,伴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线城市的财政收入增速出现回落。
综合来看,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增幅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上海市同比增长3.3%,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广州市同比增长3.3%,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深圳同比增长5.7%,增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
对于各地财政情况的调研,财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近12年来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不足50%。从南北区域看,财政自给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且南北差距在扩大,北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
财科院院长刘尚希表示,这说明当前很多地方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正在缓慢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前4个月投资消费增速同比回落的现状,正在加剧这一矛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企业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落至6.1%,其中4月当月增速下滑至5.7%,而民间投资增速也同步下滑至3.8%,指向投资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分析,当前区域差距除了东西部城乡差距外,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企业利润以及财政收入等差距也比较明显。
“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财政的作用也比较大,但在经济下行阶段,这些地方更应该思考如何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5月中旬,一位财税系统的专家团队在全国8省近20个县调研后发现,当前县级财政自身“造血”能力仍然较弱,在没有支柱产业的县域经济中,这些地方的财政主要依靠上级部门的转移支付。
对于县级财政风险测评,中信建投证券此前曾专门进行调研。
结果显示,2015年财政收入数据可得的县级行政单位共有2064个,财政收入规模方面,分布最为集中的区间为0~5亿元,共有864个,占比42%。
县级行政单位自给率总体较低,分布最为集中的区间为0~20%,共有784个,占比38%,其次是20%~40%,共有709个,占比34%。从财政自给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看,大部分县级政府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这些县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通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偏弱。
对此,上述专家团队表示,目前正在组织相关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将把意见提交国家相关部门,希望财政部能对县级财政的现状做进一步的研究。
“从负债率情况看,县级政府也是当前债务率较高的区域,特别是贵州省、云南省的一些县级财政负债率远超平均线,中央应重点关注这些区域的财政系统性风险发生。”专家团队称。
三级转移支付
“要加大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不仅仅是依靠中央,还要充分发挥省级和市级财政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财科院的调研认为,转移支付可以弥补地方自有财力不足的情况, 2019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地方对转移支付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从中央到地方,财政自给率其实是递减的,减税后中央本级的财政收入受影响不大,但是传导到地方后,造血功能弱化后,只能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因此下行压力下,地方对中央的需求会更明显。”施正文告诉记者。
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今年中央财政也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75399亿元,同比增长9%,增量为历年最大。
财科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前转移支付主要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根据统计,近年来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占全国近80%。
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不断提高,2019年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西部地区1.71万亿元,占比44.4%,中部地区1.65万亿元,占比42.8%,有力增强了中西部地区财力,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尽管如此,但财科院调研认为,转移支付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转移支付制度承担过多的功能和要求,同时出现绩效偏低、交叉重复等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的转移支付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地方的内生动力。
对于这些问题,刘尚希认为,转移支付通过适度“抽肥补瘦”能够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则是达到了转移支付制度的预期效果。如果转移支付不能转化为效率提升,反而使欠发达地区增加对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这会形成潜在的发展风险,应该要避免。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