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缺位 孩子“学以成人”落空
时间:2019-06-14 10:39:21 来源:工人日报
[导读] 2019年,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部门与学校联手推进劳动实践教育,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将劳动作为主题…… 劳动是实现人的健全发展的重要
2019年,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部门与学校联手推进劳动实践教育,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将劳动作为主题……
劳动是实现人的健全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状况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庭,劳动教育均缺失严重。据媒体报道,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如今在政策引导下,学校正在尽力补齐这一教育短板,与此同时,家庭教育该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却是一个待解难题。
“家长怎么舍得让孩子为杂事分心?
“孩子能上目标校,考到实验班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他的时间都很宝贵,除了学习还需要高质量的放松休息,做家长的怎么舍得孩子为杂事分心?”
家长刘琳将劳动称为“杂事”。刘琳的儿子今年面临小升初,刚刚通过了北京海淀区一所被称为“六小强”的重点中学的大海选考试选拔,下一个目标是考上该校二四制直升班(实验班)。她给记者看儿子的一周时间表,时间精确到小时,填充表格的除了语数外补习班以及作业,还有网球、长笛练习,表格上画着天使翅膀的是休息时间。“早晨让孩子多睡会,鸡蛋提前给他剥好,牛奶我拿风扇给凉到适合的温度;孩子洗完头发我打扫卫生间,给他洗衣服。孩子学习很忙了,当家长的再怎么心疼都不过分。至于家务活,不是该他操心的。”
刘琳的观点得到不少家长的赞同。他们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过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没时间劳动,家长也不舍得再让孩子辛苦,“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哪里还有时间做家务活”?
对于孩子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李平平也曾抱着和刘琳类似的看法。然而,女儿上大学以后,每周末都带着大包不曾洗过的外衣以及内衣裤回家,对于母亲忙碌的身影视而不见,让李平平为之前的劳动教育缺失感到深深的懊悔。“20岁的年轻人,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特别娇气,吃不得一点苦,以后会摔跟头的。”
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劳动无足轻重,孩子缺失劳动机会、劳动能力难以提升,主要的障碍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及家长过度包办替代。小学生上学书包长辈来背、不会拿扫帚扫地,中学生不会自己洗袜子、从不沾手洗碗筷,大学生宿舍脏乱让人不忍直视……做家务本来是人保证自己生存能力和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家长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
当劳动遇上金钱
“扫地5元、洗碗2元、洗衣服2元、扔垃圾5角、叠被子5角……”近日,记者在10岁的女孩乐乐家里,看到一份特别的工作账单,这是她做家务活的“工资”明细。“我这一个多月,都挣了100元了。”乐乐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这是我的劳动报酬,妈妈告诉我可以自由支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父母对于孩子不参与家务劳动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家务劳动价值不大。不过,也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拿出了各式各样的“激励”方式,通常最常见的就是像乐乐父母一样将家务活“明码标价”。
乐乐妈妈对记者讲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全成长,因而用有偿劳动的方式,培养小孩做家务、勤劳动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让孩子体验一下赚钱的辛苦,合理支配劳动收入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财商。
金钱鼓励的方法能培养出爱劳动的孩子吗?当儿子下楼取个快递都要向于震要跑腿费的时候,于震和妻子决定取消对儿子做家务活的物质奖励。“孩子做家务活有奖励在我们家实行了两年时间,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反而让他觉得做家务活是在帮助父母,与己无关。”金钱激励没有树立起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孩子也没有从中体验到劳动之乐,反而时时想着劳动与金钱挂钩,于震开始反思自己的劳动教育方式。
“请家长们给孩子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杨成刚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所重点中学的班主任,在上周举行的家长会上,和家长们交流完孩子的学习状况后,他在黑板上特意写下这一行字。这缘于上个月开班会的一幕,当问到学生现在不参与家务劳动,等自己长大成人了家务活怎么做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委员抢先回答,“可以请家政阿姨打扫”,杨成刚请同意这一观点的学生举手,让他吃惊的是班里35名学生中,有20多名毫不犹豫地赞同。“这些孩子绝大部分家境优渥,成绩优秀,目标都是奔着名校去的,但是对劳动的态度却是疏远,将家务活视为能够拿金钱买来的服务,这值得我们家长、老师们深思。”杨成刚对记者说。
“不劳动,何以亲近土地?”
从到北京读大学,到工作、安家,杨成刚已经扎根在这座城市,不过他依然难忘曾经的农家生活:帮助父亲到田里锄草,帮助母亲喂猪喂鸡,割麦子,给苹果树套袋……尽管日子过得有些苦、有些累,但是劳动带给自己和父母的快乐以及成就感至今难忘。暑假将至,杨成刚班里的学生多数都报名国外的游学夏令营,他却力劝读初二的儿子去山东老家体验一个月农村生活。
“不劳动,何以亲近土地?”杨成刚叹息道,“很多大城市孩子生活在云端,不接地气。他们知识广博,却没看到真正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他们离自然、离土地、离劳动者越来越远。”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父母信奉“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理念,劳动教育无从谈起,更让人忧心的是一些错误劳动观念让有的孩子产生价值偏差,如不尊重环卫工、家政人员、快递员等普通劳动者;不再视勤劳为美德,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认为体力劳动都可以“购买服务”等。
专家指出,劳动观念偏差、劳动技能低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追求安逸不想奋斗等,都与劳动教育缺失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认为,孩子缺少劳动教育,并不能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更多的提升,反而会在人格和非智力因素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其他劳动,其本意是爱孩子,但却在无意中害了孩子,让孩子失去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反而可能成为片面的、不太完整的人。
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这些看似琐碎、不起眼的生活技能,却是孩子们锻炼自我、体验劳动乐趣的第一道门槛。从这一伸手一弯腰、一根线一粒米的家务琐事中,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激励,也能从劳动中体验到满足自我需要的快乐,他们成长的基石也从劳动中一层层夯实。“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健全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如是说。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