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经济 > 正文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既要有信心更要抓关键

时间:2019-06-07 10:34: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导读]201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虽然面临着内部下行压力加大,外部挑战逐渐升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等不利因素,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活力强、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只要通过自身努力,抓准抓住关键因素,就一定能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有大支撑。从国内看,有庞大的市场和处于向发达阶段转变的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虽然面临着内部下行压力加大,外部挑战逐渐升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等不利因素,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活力强、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只要通过自身努力,抓准抓住关键因素,就一定能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有大支撑。从国内看,有庞大的市场和处于向发达阶段转变的巨大的发展潜力。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意味着巨大的消费需求,这其中不仅包括消费的正常升级换代,还包括拉平地区间、人群间消费水平悬殊带来的现实需求。

我国处于平均收入水平之下的人口并不是一个小的数量,而中间还包括处于贫困线之下的1660万(2018年末)贫困人口。此外,还包括随着产品质量提升出现的市场替代。要知道,我国公民近几年出境购买商品的支出每年都高达1.3万亿元人民币之多,而这些商品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日常用品。在14亿人口中,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这比美国的总人口还多,而他们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不仅如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爬坡过坎、向着发达阶段迈进,相对于已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而言,这意味着倍增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能量,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是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庞大的市场和阶段的转变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的稳定性支撑条件,自然也成为支撑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这就是说,如果内需给力,今年稳定增长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从国外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受益,也使中国受益。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尽管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猖獗,但这只会造成一些障碍,不可能全面逆转经济全球化的势头或格局。水乳交融的经济体系和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很难被一国势力所隔阻打断,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很难由一国势力所封堵。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庞大而又向深层快速拓展的中国市场是其他国家获得发展的重要舞台。这种双向合作和交流,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好处,同样也会给中国带来益处。因此,开放的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

第二,看大数据。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展现的充分而生动的事实,对看待今天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一是过去几十年来,伴随不绝于耳的“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始终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实现了年均超过9.5%的高速发展,致使崩溃论一再崩溃,无一次兑现。二是纵观过去数十年来,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有直接的围堵打压,也有间接的冲击影响,有时还十分严重,但中国都顺利地挺过来了,或者是率先走出了困境,中国经济在复杂外部因素困扰下并没有倒掉和衰败。三是这些年来的数据显示,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越来越强,在好几年外贸贡献呈负数的情形下,依靠投资和消费实现了较高增长。而在内需中,消费支撑的力度不断增大,消费作为最终需求,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加大不仅表明经济质量的提升,而且意味着人民获得感的增强。

第三,靠大举措。近几年来,在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稳定经济增长,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既包括一些重大发展战略,也包括一些关键工程项目;既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也包括减税降费压低经营成本,其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去年相关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出了“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工作方针,通过“六稳”来稳增长。去年下半年以来所推出的一些政策举措充分考虑了包括应对各种内外复杂因素,比如国家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将赤字率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达到2.76万亿元;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积极疏通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在去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全年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等等,都考虑了应对风险的需要。如前所述,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也是考虑了相关影响的。这表明,去年以来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及其不断丰富完善,能够促进今年经济增长实现预期目标。

今年前四个月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第一季度经济运行超过预期,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为全年开了一个好头。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主要是受节假日移动、增值税下调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所致,并不影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并且经济结构在继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等继续增长,贸易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综上所述,逻辑与实践、客观与主观都显示并支撑着中国经济的良好走势。不仅今年经济增长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活力强的状态也会延续下去。

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着重抓住四大关键环节

天上掉不下馅饼。我们说今年预计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这一局面绝不是可以坐等得来的。面对着国内外一些复杂因素的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正所谓,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措施需要增强。要立足于打硬仗,切实抓好一些关键环节。

从不同维度看,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要进一步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关系到投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与活跃度、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与集聚度、国家和区域的成长性与创新度,对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内部需求都十分重要。可以说,营商环境代表着生产力、体现着竞争力,是决定经济运行状况和增长态势的综合基础。近些年,上上下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作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止境,在国家地区竞争合作发展的环境下,营商环境的改善只有更优没有最优。当前优化营商环境,要特别注重在这样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法制。要以保护产权、履行契约、促进市场统一、维护平等交换、保护公平竞争为重点内容和基本导向,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此同时,采取建立责任机制等有力举措,实现及时执法、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二是建立信用。坚持法制约束和教育引导相结合,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同时健全信用体系和约束机制,保障市场活动诚实守信、经济运行依规有序。三是优化服务。切实解决行政系统不规范干预问题,做到“有为不越位、及时不随意”;精准制订管理清单,实行最简管理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制度化交易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健全链条。加强营商链条网络建设,形成前后端生产环节和相关服务体系无缝连接配套的良好环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推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服务保障系统。五是降低负担。基于集聚高优要素和促进创新创造,比照国际先进标准和通行做法,着力减费降税,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碰到的难题,切实减少企业负担,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第二,着力激发重点需求。

在努力开拓多元化市场、尽可能提高外贸水平的同时,应全力拓展内需,强化内需在稳定经济增长、维护向好发展态势中的压舱石和锚定桩的作用。要特别注重激发那些能量大、意义显的领域的需求。有两个方面应作为拓展内需之重:一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最集中最明显体现在区域城乡发展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国家发展不平衡问题,还能激发海量发展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抓住两个重点做文章:一个是推动城市优势能量进入农村从事投资经营活动。区域城乡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在乡村,但解决乡村发展矛盾的主要力量在城镇。要在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等重要改革的基础上,推动城市优势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农村,从而带动高效的组织模式,良好的经营方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入农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另一个是推动城乡间各类资源要素的平等交换。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搞活农村生产资源要素。以土地资源的市场流动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机制。二是统筹推进现代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手段的出现,大大扩张了生产要素的弹性,推动传统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的系统性变革,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和能量。新技术带来新经济新动能发展的加速度效应,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量,要积极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推动现代信息手段和数字化工具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

第三,加快补齐关键短板。

经济“短板”既是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环节,又是推动经济稳健运行的潜在能量。应继续把补短板作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举措。应特别注重补齐三个方面的短板。一是加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按照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重点地区发展支撑的要求,坚持立体、便捷、坚固、智能的导向,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补短板力度。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然有软肋,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应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能力和我国制度的特殊优势,建立强有力的攻坚体制和激励机制,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和创新发展的制高点。三是加强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补短板力度。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既关系民生福祉,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量,但这在当前仍然是明显的短板。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不充分、不平衡或不均等的问题严重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间不同人群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应抓住重点,增加供给、提高水平、扶助薄弱、保障公平、统筹并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平衡不均等状况有明显改观。

第四,有效运用创新力量。

推进经济平稳发展运行,要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发挥关键创新主体的作用。一方面要优化条件、创新手段、善用优势,广纳贤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另一方面,要切实激发现有人才和关键主体的能动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的作用。过去一些年,受价值导向和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企业家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地位,科学家、企业家沉下心来做科研、搞创新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也在减弱。应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扭转这种状况。通过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的一体改革和有机联动,促使科学家积极投身创新领域,勇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破解创新发展难题。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为基石,以优化市场信用环境为保障,以强有力的激励约束为手段,以健全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为纽带,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能动作用,使企业家及其企业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 范恒山)

编辑:zmh

关键字:经济发展中国增长关键运行环境创新市场机制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