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评论:儿童权益保护,需直面网络时代新场景

时间:2019-06-02 13:49:46   来源:新京报

[导读]  技术、传播媒介的更迭,也必然影响到儿童的生活,对此变迁不必过多担心,但如何最大限度趋利避害,却是必须思考的严肃议题。  又到国际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孩子们的节日。我们要对天下所有的孩子说一声:节日快

技术、传播媒介的更迭,也必然影响到儿童的生活,对此变迁不必过多担心,但如何最大限度趋利避害,却是必须思考的严肃议题。

又到国际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孩子们的节日。我们要对天下所有的孩子说一声:节日快乐。

为了这一天,无论是家长,还是中小学、幼儿园,多数都为孩子准备了礼物、庆祝活动,时下的儿童节也成了家校互动、亲子陪伴的一个契机。正如浓厚的儿童节气氛所示,处于一个物质丰裕的社会,绝大多数孩子都告别了温饱问题,从家长到社会,孩子都被推向了一个更被呵护的地位。但这一切,并不能让我们遗忘儿童节的内核——儿童权益保护。

就在近日,有这样几个与儿童有关的新闻值得关注:鉴于当前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数量众多,内容良莠不齐,存在色情、交友、内置游戏等乱象,《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校园学习类APP管理的省级实施细则;而在浙江杭州,一小学附近开了家无人售货情趣用品店,某小区的电梯内播放避孕套广告,都让家长有点慌……

上述问题,结合近年来的诸多现象,都在向社会提出一个现实的考题——物质丰富、信息繁杂的现代商业社会及新经济新业态之下,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可能的伤害?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重塑了社会运行方式的同时,也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已经成为真正的网络原住民。当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当屡屡出现小学生为网络主播发出巨额打赏;当各类“健康”程度参差不齐的学习APP涌入校园……这些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提出了新挑战,同时,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工具,如何为未成年人预留“缓冲”地带等,都在提醒人们,应该重新思考网络技术时代的儿童保护伦理。

技术、传播媒介的更迭,将影响到儿童的生活环境、行为习惯,这是必然的。从报纸到电视,再到网络时代,都在证明这一点。我们不必对于这种变迁抱有过多的担心。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让孩子趋利避害,却是必须思考的严肃议题。比如,国家网信办明确,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都将在6月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的具体行动。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助推儿童保护的相关机制变得更成熟、更普及。

技术进步的另一面,我们也正在进入一个“交易”无处不在的商业社会,儿童保护同样需要直面这种新的社会场景。两个月前,一段童模被妈妈脚踹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将童模行业中的儿童保护边界问题引入公共舆论。儿童参与广告、当童模,从某种社会发展趋势看,有其内在合理性,但必须平衡好对儿童权益的呵护。避免让孩子被异化为家长赚钱的工具,防止孩子因过多过早介入商业活动而变得“早熟”,这些都是现代儿童保护的应有之义。

以历史的维度来看,今天儿童的生存生活环境已然大为改善。但就现实而言,在儿童权益的保护上,我们依然处于一种不少老问题仍待解,而新问题又加速出现的“过渡期”。甚至,在物质、信息、技术的可及性大幅降低的背景下,我们很容易因为孩子的外在要求被满足,而忽视他们所面临的新的不适与伤害。这类伤害或许是隐性的、乃至一些目前还无法被客观预测,却更可能是长期的。对此,整个社会从认知到应对,都需要有充足的思考和准备。

总之,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都在“重复”,其初衷依旧未变;但儿童所身处的社会在变化,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也该与时俱进。

编辑:zmh

关键字:儿童孩子保护网络社会权益我们时代场景一个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