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谷澍:全球金融监管趋紧 高杠杆、高泡沫的风险仍在集聚
时间:2019-05-31 07:57:25 来源:第一财经
[导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治理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G20升格为推动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力量;IMF推出了份额调整和投票权改革;SDR分配及货币入篮、扩容等一揽子改革计划;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确定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新框架。但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治理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G20升格为推动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力量;IMF推出了份额调整和投票权改革;SDR分配及货币入篮、扩容等一揽子改革计划;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确定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新框架。
但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尚未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尚不明显,主要经济体政策外溢的效应在放大,国际金融市场反复振荡。全球金融安全网碎片化和不对称性的问题较为突出,全球金融监管从严趋紧,但是高杠杆、高泡沫的风险仍在集聚。”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在5月30日举行的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谷澍表示,破解这些难题和挑战,要靠深化存量和增量改革,要靠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行动。金融机构治理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微观基础和重要组成,实现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如果金融机构自身蕴含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风险,累计到一定程度,势必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需要各金融机构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情,降低内生脆弱性。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尤其大型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战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更需要在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治理能力中发挥头雁效应。
具体来说,首先要与时俱进,完善风险管理。 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治理的基础要务,是对治理智慧的关键考验。当前,中国金融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而且风险的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元。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以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表内的信贷风险,但随着机构布局,经营边界和服务创新的拓展,我们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风险、合规风险、国别风险等防控压力也在日益增长。为此,需要建立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全周期管理的风控体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力,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其次,聚焦实体经济需求。在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首要的就是金融发展不能脱离本源搞过度创新和体内自我循环。这个本源就是实体经济,缺少实体经济的厚实支撑,金融繁华只会是虚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价值观。
再次,坚持开放与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这既有利于将中国金融治理经验与全球共享,也有利于我们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学习借鉴成熟经验,深化改革,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发展,既促进全球市场机遇的挖掘和共享,也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我们的力量。
另外,夯实数据治理基础。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场治理变革,银行数据治理不仅是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质效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宏观金融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拿工行来说,从2007年开始建设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所有信息的集中,在数据积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数据的整合治理,既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同时又为宏观金融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