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跑赢控辍保学和农村学校建设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9-05-30 10:04: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导读]控辍保学和农村学校建设是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两项重要工作,事关农村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事关脱贫攻坚大局,事关教育现代化的实现。2020年,我国教育将完成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全国九年义务教

控辍保学和农村学校建设是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两项重要工作,事关农村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事关脱贫攻坚大局,事关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2020年,我国教育将完成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基本消除大班额、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等一系列硬指标。教育的每个百分点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的孩子和家庭,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将中国推到了科技、教育、人才竞争的最前沿,每一个孩子都关乎着中国的未来。

在这一决战决胜阶段,近日,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青海西宁召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齐聚青海西宁,以现场观摩、视频看现场、分组讨论等方式,交流控辍保学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经验。

高位统筹、部门联动,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坐落在青海湖湖畔的青海共和县青海湖民族寄宿制学校是一所典型的深牧区学校,校园背后的连绵雪山,是学校劝学的主战场。青海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尤其是在民族和农牧地区,控辍保学面临行路难、找人难、劝返难等复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青海劝返的学生占比达到98.31%,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85%。

会上,青海省相关负责人介绍,高位推动,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是青海开展控辍保学攻坚战的重要启示。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反复强调,常务副省长先后40余次批示,深入基层督导调研控辍保学工作,对21个重点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实行挂图作战,有效推动了全省控辍保学工作。

“抓不好就是渎职和失职!”贵州黔西南州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控辍保学工作的主体责任人,黔西南州各县(市、新区)党政领导在全州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反复强调控辍保学工作重要性,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对6—16周岁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精准比对,摸清底数、找症结、挖根源,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工作不实的问责。

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多部门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是各地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黑龙江,公安、司法、财政、劳动等部门依法采取行政、经济等手段,动员和强制辍学学生返校复学,政府、村委会、学校、家长积极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建立包括县(区)长、县(区)教育局长、乡(镇)长、村委会主任、校长、家长、师长在内的“七长”责任制,是陕西全面摸排、不漏一人的关键,形成了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机制和氛围。

发挥督导的力量是压实地方责任的有效手段。青海加大督导力度,重点跟踪、督办重点县,实行控辍保学安置考核评估,将控辍保学纳入地方政府及其主要领导考核内容,建立控辍保学约谈制度和通报制度,先后约谈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30余人次,督促工作落实;江苏将各地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开展情况纳入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工作规程和考评指标细则,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将失学人数超过200人的10个地区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定期公布监测结果,长效监管监控。

兜底线,打通乡村教育神经末梢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教育现代化最难啃的“硬骨头”。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作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的总体目标,努力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科学合理布局学校,稳妥处理撤并问题,是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前提和关键。

山西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城镇化进程以及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开展优化布局工作,动态监测重点县区、薄弱群体,及时调整教师、学位等资源配置。

江苏配合重点发展镇、特色小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系统谋划学校布局调整,把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防止产生“真空”和“盲区”。涉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的,江苏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设置过渡期,妥善做好衔接,化解社会矛盾。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各地瞄准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不断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方面向两类学校倾斜。

山东坚持标准先行,在2017年修订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专门增加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办学要求,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基础上,山东进一步细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构建起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特殊情况适当倾斜的编制核定标准。

河南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河南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十三五”期间,凡是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

“2016年以来,河南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503所,极大改善了近5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及其他农村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同时,河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2017年开始,河南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完成改扩建或新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奖补。”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甘肃依托“全面改薄”项目,2014年以来投入49亿元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为边远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购置音体美器材和实验设备5万余套,为开足开齐美育、实验实习等课程提供了必要保障。

师资是建设好两类学校的重要方面,吉林连续10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为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补充3000名特岗教师,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广东大力实施“强师工程”等,2012—2018年安排“强师工程”地方奖补资金13亿元,其中90%补给欠发达地区。

提质量,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办“更好的教育”,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不仅要求切实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享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的吸引力。

实施教育扶贫,必须把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短板补上来。湖北出台《关于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城市学校带动乡村学校、中心学校带动小规模学校、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办学格局,全省参加学区集团办学的学校达到30.54%。

重庆针对部分因管理不善、教育质量不高导致学校吸引力不强的情形,着力抓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及课程实施行为,将两类学校纳入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建立健全市级、区县级、校级对口帮扶机制,基本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大力推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达到42%。

青海西宁市2016年陆续将27所城区优质学校与15所乡村薄弱校组建为12个城乡义务教育集团,按照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文化共育的机制推动乡村学校办学提质。“把好学校办到了家门口,最大的成效是有270个孩子回流到了乡村学校。”西宁市教育局集团化办学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为农村学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班班通、在线课堂、智慧学校建设……各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借力技术的力量,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广袤农村大地。

安徽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落在了农村中小学,予以政策、项目、资金等倾斜。近3年,安徽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53亿元,其中七成用于农村中小学,省级财政拨付1.5亿元用于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实现了教学点全覆盖。

湖北近3年来安排经费18.7亿元用于改善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各级财政累计投入30亿元用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点网校经费和教师保障机制,建成省级监管平台,在解决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问题上取得突破。

不盲目追求高大上,立足农村现状打造小而美的乡村学校,吉林农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温馨村小”创建工程,在公用经费、师资等10个方面对村小进行政策倾斜。目前已有32所学校出现了生源回流,28所村小教学质量高于中心校,82名中心校教师主动到村小任教。

山西充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多为小班教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农村教育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推动学校构建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和办学品牌,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王家源 王英桂)

编辑:zmh

关键字:学校农村教育建设义务教育办学乡村工作寄宿制青海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