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变”与“不变”
时间:2019-05-21 07:51:21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5月17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例行且重要的政策风向标,市场各方对《报告》一直高度关注。《报告》出炉不久,各种“抠字眼”式的对比解读便随之亮相。“闸门”表述的回归,“结构性去杠杆”的强调,“逆周期调节”从“强化”到“适度实施”乃至部分相关表述中被“删去”等,均引发关注。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每次季度报告中措辞的变化?又该如何寻找其中不变的主题?
5月17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作为例行且重要的政策风向标,市场各方对《报告》一直高度关注。《报告》出炉不久,各种“抠字眼”式的对比解读便随之亮相。“闸门”表述的回归,“结构性去杠杆”的强调,“逆周期调节”从“强化”到“适度实施”乃至部分相关表述中被“删去”等,均引发关注。
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每次季度报告中措辞的变化?又该如何寻找其中不变的主题?
“变化”当然必须存在。随着内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情绪的波动,政策不可能一成不变。而与其说强调一季度《报告》存在诸多变化,不如说这些字眼的变化应当是在市场意料之内。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相比,一季度我国经济表现出强劲韧性,社会融资数据出现超预期强势,而房地产也呈现“小阳春”,特别是与此前相对保守的预期相比,这一势头虽然不能成为经济拐点的“铁证”,但却证明我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回旋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报告》在前期以“维稳”为主、稳定市场预期的基调上,自然会兼顾中长期改革的要求。再叠加此前重磅级会议表述的变化,可以看到这种“字眼”变化背后不变的发展逻辑。
其实,如果仔细梳理多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难发现,在每次表述存在差异、重点有所不同的“抠字眼”式对比下,每份报告所要起到的作用有其一致性。
一是以问题导向,解释或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多来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除了例行的项目总结,每次报告中都会设立专栏,而这往往是对当期热点事件、重要政策关注点的解释。
例如,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聚焦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宏观杠杆率变化、人民币汇率变化,而从二季度开始连续几个季度关注的是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与金融支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有效实施。一系列专题解读的背后,是从宏观杠杆率变化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注路径。而这些专题解读的背后,正是一系列适时、微调的配套政策,是针对市场舆论、企业信心、宏观趋势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时之举。
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关于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政策的强化有目共睹。尽管期间不同政策的表述、力度有所不同,但强实体、求协同、结构性调整的思路一直贯穿其中。手段和表述的变化背后,不变的是根据市场形势、解决具体问题的态度以及具体的措施。
二是实现预期引导,向市场释放重要的政策信号。
除了解释、说明,一系列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起到了预期引导的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政策制定层面与市场主体之间定期沟通的方式。
长期以来,政策解读一直众说纷纭、各有理解,对市场主体而言难免有“雾里看花”之惑。而作为权威的发声渠道,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是一个可追溯、可对比、可研究的透明沟通机制,极大地减弱了市场上的“噪音”。
无论是对短期政策的解读,还是对中长期改革政策的梳理和理解,透过一系列报告,市场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会更加明确,市场信心会得到强化。
三是关注中长期改革,以渐进式优化,引发市场对改革的讨论与关注。
实际上,除了针对市场波动或宏观形势的变化,每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都对重要领域的改革保持着持续关注和重点解读。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等重点改革议题为报告长期关注的焦点。其中,既包含基于当期国内形势对政策的背景研究和解读,也包含与国际主要国家情况的对比和借鉴。通过这些议题,引发专家学者、市场主体等对相关政策的讨论,以此稳步、渐进地推动改革。
当然,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在不同政策背景下,长期被冠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似乎也存在着微妙的变化。而市场各方也对“字眼的变化”保持高度警惕。对此,早在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已经对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给出明确回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这一解读正诠释了《报告》中那些 “变”与“不变”背后的真正逻辑:短控阶段性风险,长促改革发展。前者是为发展营造稳定、可期的环境,而后者则是理顺体制机制,更好激活市场,最终实现“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的根本目标。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