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复兴号”的摇篮:大师辈出推动中国铁路技术创新
时间:2019-05-19 07:34: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新中国70年)走进“复兴号”的摇篮:大师辈出推动中国铁路技术创新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题:走进“复兴号”的摇篮:大师辈出推动中国铁路技术创新作者孙忠一资料图:“复兴号”列车抵达车站。中新社记者刘忠俊摄中国铁路有着百年历史,但中国高速铁路的历史不过短短三十几年。
(新中国70年)走进“复兴号”的摇篮:大师辈出推动中国铁路技术创新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走进“复兴号”的摇篮:大师辈出推动中国铁路技术创新
作者 孙忠一
资料图:“复兴号”列车抵达车站。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国铁路有着百年历史,但中国高速铁路的历史不过短短三十几年。
就在这短短三十几年中,在高速铁路这个“项目”上,中国就完成了几个“世界之最”: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场景最为丰富、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复兴号”。作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由超过20家单位构成核心研发团队,历经三年自主研发,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院”)则因牵头“复兴号”的设计研发,而被称为“‘复兴号’的摇篮”。
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可以追溯到1876年,但中国开始在高速铁路领域的研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
其时,“提高列车速度”被上升到铁路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此后,中国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铁路六次大提速等,为构建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规划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2008年10月,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提出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
目前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突破2.9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提前建成运营,正在规划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网。
从引进吸收到自主研发
在高速列车方面,中国高速列车技术科研攻关起始于“八五”期间。当时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率先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了高速铁路总体研究,随后成立了高速总体组。在原铁道部的组织下,数百项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开展,并于2000年开始高速动车组研制开发,先后自主设计研制了先锋号、中华之星等动车组并上线进行了大量试验。
2004年始,中国相继引进日本、法国、加拿大和德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
2006年以来,在引进、消化和吸收世界先进动车组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批量生产投入运营了CRH1、CRH2、CRH3、CRH5、CRH380等系列高速动车组。这也是被国人熟知的“和谐号”。
“和谐号”带来了技术的进步,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了解决引进不同技术平台导致的不统一问题,最重要的是,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2012年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铁科院技术牵头启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
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率先在京沪高铁两端双向首发,随后按时速350公里开始商业运营。据了解,“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资料图:“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复兴号”的摇篮
作为“复兴号”的摇篮,铁科院只比新中国“小一岁”。在近70年的风雨历程中,铁科院几易其名、几易其地,但始终不变的,是“铁路强国”的梦想,铁科院也是中国铁路唯一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在铁科院近70年的历程中,大师辈出。茅以升、卢肇钧、程庆国、周镜、冯叔瑜、何华武等6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此工作。
不仅如此,铁科院立足铁路运输主战场,围绕铁路建设及运输生产重点领域,开展了大量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研究,取得了近4000项科研成果,获得近千项项各类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近200项,省、部级科技奖近700项,专利总数939项,软件著作权558项,为推动中国铁路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10年,铁科院新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300项;自主投入的技术创新项目950项。(完)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