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上感受“思考辩证”的魅力
时间:2019-05-18 12:27: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导读]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是一位清秀的年轻女老师,却被学生们称为“蕉爷”——这是清华学子送给自己喜欢、敬佩的老师的尊称。在清华本科生每学期的“选课大战”中,李蕉的《中国近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是一位清秀的年轻女老师,却被学生们称为“蕉爷”——这是清华学子送给自己喜欢、敬佩的老师的尊称。在清华本科生每学期的“选课大战”中,李蕉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出了名的难抢到。
清华学生抢选李蕉的课,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容易拿高分。相反,同学们在她的课上面对的挑战一点不比专业课差:一学期的学术阅读量超过300页,如果想要拿高分,还要配合小组主题进行6本书的扩展阅读。但同学们说,这也是李老师的课魅力所在——上她的课不是接受灌输,而是要主动思考,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解释历史。
“思政课的诸多问题都有我们熟知的答案,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必须在‘解题路径’上多下功夫,在‘过程’中融入辩证的思考,让课堂变得更有张力。”李蕉认为,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筛选辨别、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收到实效。革命为什么曾经会失败?国民党为何占得先机却未得善果?农民究竟为什么会支持中国共产党?怎样历史地看待新中国的光辉成就?……通过小班讨论和大班评述,同学们在李老师的课上将道理越辩越明。这样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翻转课堂,对“95后”的大学生无疑有吸引力。
以李蕉讲的“全面抗战中的群众动员”这节课为例,她以征粮为切入口,回溯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如何一步一步地将党、政、军、学、民组织起来、团结抗战的历程,进一步明确了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内在逻辑。
课上,她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张力”的历史故事,并进行了层层推演逻辑,不断引发学生的互动和思考。这样的讲课方式不仅在清华的课堂上,也在网络直播中得到了广泛好评,并获得全国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课专项组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蕉爷的课扭转了我原本对历史和这种思政课的漠不关心,开始觉得原来深刻和有趣、理性和情怀是可以并存的。”法学院大一学生韩金格如此评价李老师的课;而建筑学院学生姬瑜说,李老师的课让她认识到历史是多维度的,标签化和平面化不是理解历史的正确方式,“她的课让我有了深受启发时的感动,还有想要好好读读历史的冲动。”
文/本报记者 雷嘉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