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海洋六号”归来 带回啥神奇生物?

时间:2019-05-18 08:40:45   来源:广州日报

[导读]“海洋六号”归来带回啥神奇生物?发现不依赖光合作用生存的神奇生物——地球上寿命最长生物“管状蠕虫”及海蛇尾冷泉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在冷泉周围发现的海蛇尾在冷泉周围发现的管虫生物广州日报讯(全媒

“海洋六号”归来 带回啥神奇生物?

发现不依赖光合作用生存的神奇生物——地球上寿命最长生物“管状蠕虫”及海蛇尾

冷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在冷泉周围发现的海蛇尾

在冷泉周围发现的管虫生物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陈惠玲)历时36天,航程3000多海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2019年深海探测共享航次科考任务,并于昨天返抵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这是中国组织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完成国内不同单位多项科考任务,并取得一系列联合创新成果。

本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技术负责、高级工程师陈宗恒向记者介绍,本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实施了6个渠道20余项重要任务,包括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评价、研发设备规范化海试、深海探测仪器试验性应用、冷泉系统科学研究及远洋科考综合试航等,开展了20多项海上科学考察任务,以多方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联合调查创新。参航单位涵盖4个系统18家单位111名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共享航次单位和人员数量达历年新高。

本次科考创新成果丰硕。一是实现了大型国产调查设备试验性应用。对4500米级深海热液探测自治式潜水器系统(“探索4500”AUV)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对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车开展了海上试验。二是完成多套自主研发深海设备的规范化海试。开展水合物开发环境原位监测与探测装置等自主研发设备的海上试验,完善深海探测技术配套和公共试验平台建设。三是多类型潜水器协同开展冷泉调查获得新发现。发现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基本查明其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等。四是系统规模开展冷泉调查研究。获取了一大批冷泉系统相关生物、水、气体等样品及数据,为冷泉系统演变过程及机制等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什么是冷泉?

“冷泉”就像荒漠海底中的一片绿洲,它滋养了包括从海底菌席等微生物到海底贝类、蟹类、海虾类等高等生物的一个完整生态系统,是由来自海底地层中的含气流体(主要为甲烷气体)以喷涌或渗漏方式注入海水中而形成,按其生命周期不同,又可分为“古冷泉”和“活动性冷泉”,海底冷泉一般表现为大片白色菌席的出现、冷泉特征生物如贻贝、管状蠕虫、蟹类、海虾等成群出现,以及自生碳酸盐岩出现在海底,甚至可看到正在活动的海底流体喷口,一般由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以下的以水、碳氢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硫化氢及沉积物等不断从喷口向海水中喷出。冷泉的发现不仅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存密切相关,活动冷泉的喷发或渗漏的甲烷会增加温室效应,对海洋生物也将产生影响。

冷泉周围有哪些神奇生物?

有趣的是,在冷泉周围发现有不依赖光合作用生存的神奇生物,在1390米水深的冷泉附近,首次发现了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上寿命最长的生物类型之一的“管状蠕虫”以及海蛇尾。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龚跃华介绍,尽管“管状蠕虫”近年来就有发现,但如此大规模和清晰地出现在冷泉周围在我国却是第一次发现。这种海洋生物依赖体内共生的硫化物氧化细菌为其提供营养,既没有内脏,也没有消化道。其生存原理是细菌吃硫化氢、甲烷气体,而细菌是在管虫肚子里的,蠕虫与细菌是共生的,细菌给管虫提供能量。记者看到,“管状蠕虫”其样子像竹节或者树根,其实它是一种深海动物。

编辑:zmh

关键字:冷泉生物深海海底发现海洋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