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写好“服务社会”大文章 创新“法”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5 21:19:21 来源:华龙网
[导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5日13时20分讯(向虹谕)大学生如何真正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实现全方位对接?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向应用型发展,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交出的答卷。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目前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政法类高等学府,学校成立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经过6年的发展,该中心创作了一系列“法”文化产品,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普法品牌,真正发挥出“法”文化建设引领作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5日13时20分讯(向虹谕)大学生如何真正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实现全方位对接?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向应用型发展,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交出的答卷。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目前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政法类高等学府,学校成立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经过6年的发展,该中心创作了一系列“法”文化产品,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普法品牌,真正发挥出“法”文化建设引领作用。
环境法沙龙讨论课题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打造多元化平台
创新“法”文化建设
“法象万千”是西政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借助新媒体的形式倾力打造的网站,同步配套有公众微信平台、微博号等。并下设论坛、微课堂、资料库等多个功能区,现已初步设计完成。
据了解,“法象万千”微信号是目前的主打平台,已推出100余期,主要介绍传统“法”文化研究动态、推出专栏文章、上传相关视频、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理念,通过微信平台也让社会大众及时了解各法律事件的动态进展,最新、最近的学术动向,在闲暇之余阅览法律知识。
除了致力于新媒体平台的打造,西政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还以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文史版)等媒体节目为载体,制作有关传统“法”文化的系列节目,将研究成果通俗化、趣味化,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传播,从而推动了传统“法”文化的弘扬。
此外,该中心还多次为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提供智力支持,协助建设法治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在全国范围进行巡回演讲,宣讲中华“法”文化,让“法”文化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为国家推进法治建设打好文化基础。
教研室集体研讨照片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倾力地方法治建设
司法鉴定助推行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倾力地方法治建设过程中,西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协同研究“重庆市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指标体系与考核标准”;协同研究重庆市地方性法律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协同调研起草、修改论证法律法规规章;协同评估地方立法质量,出版“地方立法蓝皮书”;协同研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重庆市地方性法规结构……成为了服务地方立法与重大决策的高端智库。
除此之外,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也获得了社会普遍认可。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案件,不仅数量庞大,其中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鉴定中心秉承西政精神、秉持国家级鉴定机构的高度责任感,科学、客观、公正地实施鉴定,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人民法院、检察、公安、海关、仲裁、纪检及社会的认可。
徐以祥教授和博士生参加学术讨论会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杨勇研究员赴四川遂宁调研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聚焦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生态法学院和经济学院学科团队,在聚焦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法治及绿色产业升级上,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基于对西南政法大学常年在重庆市地方立法服务工作的认可,重庆市三峡水库管理局将《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和调研的任务,委托给了西政生态法学院商文江教授团队。
接受委托后,徐以祥、周骁然等工作组成员在商文江教授的领导下,立即投入到立法修订的相关调研工作中。过程中,工作组分别赴涪陵、巫溪、忠县、开州、万州等三峡库区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为重庆市完善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此外,在西南政法大学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李树教授聚焦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在国内著名期刊上围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发表论文30余篇;经济学院研究员杨勇,长期围绕产业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展开研究,提出了发展成渝广域产业集群的资政建议。
西南政法大学一直秉持“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致力于中华“法”文化的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