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专家: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关键在落实

时间:2019-05-10 07:39:3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导读]当中美医生在地球两端协作完成同一个手术、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望彻底根除癌症,当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因人而异的作业……,这些只是信息技术扑面而来的几个缩影。信息技术显著地推动着各种发展,还改写

当中美医生在地球两端协作完成同一个手术、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望彻底根除癌症,当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因人而异的作业……,这些只是信息技术扑面而来的几个缩影。信息技术显著地推动着各种发展,还改写了发展的模式,科学发现模式、技术应用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交流模式都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是信息社会的几个侧面。

信息社会呼唤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移动应用程序(APP)可实时预约车辆、通过慕课(MOOC)平台可选学适合自己的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可远程合作完成任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在网络应用方式中, “网络即时通信”使用率最高,达到了网络总数的94.3%。随着互联网用户持续增加,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社会距离,缩小了交流时空,为人们创设了更便利地交流环境。

但是,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也引发了新的挑战和危机,信息安全的挑战、隐私的泄露、网络诈骗、恶意攻击等等,不仅危害到了个人安全,甚至危及到国家安危。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接到网络诈骗举报12052起,涉案总金额19419.3万元,人均损失1.6万元,网络诈骗造成的人均损失还在不断提升。加强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公民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基本素养可以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命观、幸福观、安全观等,而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一样,是人的基本素养。

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人文修养,主要指人文精神,包括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提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德与伦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科学修养,包括认识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认识把握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认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能力。现代人同时还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通常表现为信息获取、信息鉴别和信息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对比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则包括尊重信息的准确和安全,以及人、信息和社会的和谐;对比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则是认识理解信息、认识理解信息技术方法、认识把握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关于信息伦理和信息素养的讨论,最初只是针对信息从业人员而言的,将其视作为信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伦理和素养。如今不同了,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普及,令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的“数字地球”,与从业不从业已无差别。我们不能将信息素养的要求继续局限在信息技术从业人群。

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其核心的要素从四个维度界定: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意识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准确性的甄别能力与对信息隐私和安全的保护自觉性;计算思维是要自觉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数字化生活与创新包括适应数字化环境、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提升终身学习效率和生活幸福感、开展创新和协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包括自觉遵守信息相关法律、尊重信息相关道德伦理,杜绝有意或无意利用信息或信息工具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

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要让新一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会操作,信息素养更关注他们自觉科学面对现实问题、综合利用多学科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关注塑造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信息素养可以让学生具备在信息社会生存的从容感,面对日常的挑战和冲击能够从容应对;提升他们信息社会生活的幸福感,那种在信息化环境中游刃有余获得的效率和成就,和随之而来的自信;激发他们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危机感,准确判断个人现状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异,迎头赶上,并积极促进社会的安全和进步;启迪他们的使命感,了解信息社会发展特征,内化所肩负的建设使命。

国际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伴随新一代数字化工具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有着天生的信息技术优势,同时也表现出自我约束力弱、沉溺网络游戏、不负责任地发布网络信息等问题,说明“数字土著”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数字公民”,他们更加需要信息素养的教育。世界许多国家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4年英国教育部将学校“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课程改为“计算(Computing)课程”,提出“确保学生具备数字胜任力,让学生应用、并通过ICT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以适应未来工作,并成为数字社会的积极参与者”的课程目标。

2016年美国计算机教师协会发布的《K-12计算机科学教育框架》指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不只是要培养信息技术工具的消费者,更应该是培养在技术环境下的创新者”。同年,美国政府倡导的“CS For All(全民计算机科学)”运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加强“双深技能(double- deep skill)”型人才的培养。2018年,美国还提出了“AI For All(全民人工智能)”的教育计划。

2017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印发,强调实施全民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随之,法国、美国等国家教育部门也相继提出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这也反映出我国对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前沿引领。比较国际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从基础教育来看,信息素养教育主要表现出如下新特征:

首先,从注重激发学生“技术兴趣”发展到培育学生综合应用的“好习惯”。希望学生从一接触信息技术之始,就要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好习惯,扣好应用信息技术的“第一粒扣子”,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信息技术、什么时候不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该用到什么程度,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等。

其次,从强调学生“工具操作技能”发展到“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地思考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人们生活和学习,针对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技术工具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根据需要积极主动地使用技术,而不是成为技术工具的“奴隶”。

此外,从关注对“信息技术本身学习”发展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发展为学生要掌握如何从数据层面去理解信息、有证据的去做事情,采用“创客或STEM课程”方式,帮助学生不只是作为一名技术的“消费者”,也要成为利用技术改进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者”。

我们的对策

为满足我国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2018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立足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和“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国家战略,结合“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要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社会公民,为未来信息技术教育指明方向。那么,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标准就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研制1-9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为了实现义教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衔接,需要加快研制“1-9年级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引领学生掌握信息社会社会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逐步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正确思维方式,了解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养成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与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扣好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粒扣子”。

强调学校信息素养教育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渠道,配合社会和家庭,形成信息素养的教育体系。学校不能把信息素养教育的责任推给社会、推给家庭,更不能推给风起云涌的商业培训机构。学校是对全体青少年的,社会培训机构解决的非常少数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差别话学习的问题,是一个补充。学校校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样要关注他们的信息素养,学校校长不能只关注语数理化生,同样要关注信息科学,学校校长不能只关注少数竞赛,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

关注一线教师的“抓手”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 信息素养内涵的发展,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出现,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实施后,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师培训,确保课程标准有效实施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编写《基于标准的信息科技教学培训手册》,做好相应的培训设计,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分析课程标准的方法与策略、基于标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察与研讨等内容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之中。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发现、搜集、宣传和推介好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课堂安排和案例选择,让一线老师有抓手。

实施信息技术教材的研发和审查机制。 信息技术教材是中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载体,它直接影响着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成效。在教材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审查力度、丰富审查手段(例如,建立网络审查机制)。此外,由于受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的影响,也要鼓励信息技术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综合开发,纸质教材强调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内容,电子教材可作为技术实践活动的支持。

创设科学的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方式。 积极探索实施伴随式学业评价技术,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借鉴国际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经验(例如A-LEVEL,IB),推动信息科技学科成为高考中的等级考试学科,吸收大学先修课程的国内外已有经验,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信息科技类大学先修课程,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数字化胜任力达标性评价与专业选拔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加强对社会机构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监管。 从内容与方法来看,信息技术教育是专业领域的教育,专业领域教育就需要专业教师和有资质的机构,也就是说任何机构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都要取得相应的认证资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起社会机构开展信息技术社会教育的准入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管与评估,规范社会机构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熊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教授)、李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副教授)

编辑:zmh

关键字: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社会发展课程学生科学标准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