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留不住农民工?珠三角出现用工荒,中西部城市持续回流
时间:2019-05-04 08:16:49 来源:第一财经
[导读]随着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农民工的区域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就业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 6%。农民工增量比上年减少297万人,总量增速明显比上年回落1 1个百分点。珠三角减少中西部就近就业增多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在东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减少,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
随着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农民工的区域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就业的人越来越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农民工增量比上年减少297万人,总量增速明显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珠三角减少中西部就近就业增多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在东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减少,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不过即使在沿海地区,也有所区别。
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下降1.2%,占农民工总量的54.8%。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188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5452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增长1.2%;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4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86万人,下降3.9%。
也就是说,东部沿海地区农民工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在珠三角。珠三角地区就业农民工减少较多,与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制造业也在不断升级,绝大多数企业积极开展机器换人,以求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除了与机器换人、自动化后对工人的需求减少有关外,随着珠三角等地土地、劳动力等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有部分企业转移到内地或者东南亚地区,留在珠三角的生产规模减小,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在珠三角减少的同时,中西部就近就业的人数继续增加。报告显示,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6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39万人,增长2.4%,占农民工总量的21.0%。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5993万人,比上年增加239万人,增长4.2%,占农民工总量的20.8%。
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也是我国近几年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自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提速,不少地区人口回流十分明显。
例如,在安徽,该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增长1.1%。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现外出人口回流现象,此后连年回流,目前安徽省人口迁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续回流”的新时期。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认为,近年来在长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安徽深入参与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两省一市(苏、浙、沪)的很多产能转移到安徽,这对安徽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进而带动了不少原先在两省一市的外出人员回流。
表1:农民工的地区分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月均收入3721元购房者占比19%
从年龄段来看,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1.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老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8.5%。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占50.4%;“90后”占43.2%;“00后”占6.4%。
从收入来看,2018年农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9、1.1和0.1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收入增速与上年持平;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4和0.8个百分点。
居住方面,在进城农民工户中,购买住房的占19%,与上年持平。其中,购买商品房的占17.4%,与上年持平。租房居住的占61.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单位或雇主提供住房的占12.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在进城农民工户中,2.9%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1.3%租赁公租房,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6%自购保障性住房,与上年持平。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分析,由于农民工数量增加了184万人,因此购有住房的总人数还是增加了。但是购买住房的比例与上年持平,说明了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进城农民工购房潜力在减小。尤其是农民工购房主要是在三四线城市,加上今年三四线城市棚改目标将大幅度缩减,因此预计接下来三四线城市楼市将明显降温。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