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专家畅谈“空间科学技术与商业航天”
时间:2019-04-25 12:01:24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导读]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刘婧婷)近日,为迎接第四个“中国航天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钱学森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空间科学技术与商业航天”专题讲座在上海举行。“空间科学技术与商业航天”专题讲座现场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刘婧婷)近日,为迎接第四个“中国航天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钱学森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空间科学技术与商业航天”专题讲座在上海举行。
“空间科学技术与商业航天”专题讲座现场图(上交大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吴树范从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国际发展现状与趋势、商业航天的崛起、中国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发展现状、应对策略的几点思考以及微纳卫星实例等六个方面为现场观众带来“空间科学技术与未来航天发展”的主题报告。
吴树范首先介绍了空间科学的目的与范畴、空间技术的挑战与应用,他表示,空间科学是一门旨在寻找地球与太阳系如何演变,揭示宇宙规律,寻找人类的起源并预测归宿的学问。空间科学领域包括天文学、空间物理、深空探测等。
关于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特点,他认为,一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二是微纳卫星风起云涌,三是商业航天的崛起。根据SpaceWroks 2018年2月发布的统计,在三大卫星用户中,政府、军方和商业,最大的已经是商业用户,占一半以上,而未来五年发射的卫星中商业用户将占70%以上,佐证了全球商业航天正在快速崛起的观点。关于应用领域,SpaceWroks预测,未来五年发射的微纳卫星中,50%是做遥感的,约22%是做通讯和信息采集的。
“空间科学技术与商业航天”专题讲座现场图(上交大供图)
关于应对策略,吴树范指出,空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每个方向都应有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来做。空间科学方向投资巨大,难有商业回报,自然应该由政府部门为主来做;微纳卫星技术与应用则应是工业界和企业的业务范畴;商业航天方向应该给企业和商业运营机构带来很多商机。
在讲座的最后,吴树范还以TW-1 立方星试验任务为例,解读了立方星的极地观测与数据采集、编队绕飞任务、空间Ad hoc自适应组网、船舶飞机监察等功能以及相关的系统载荷配置,使现场观众进一步了解立方星的应用。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