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教师教育的文化转向

时间:2019-04-25 11:58: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导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教师教育发展步入新阶段。近年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教师教育发展步入新阶段。近年来,教师教育文化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后喻文化、数据文化、生态文化三方面。关注教师教育的文化转向不仅有利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也为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供新思路,更是推动教师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后喻文化开始兴起

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推动教师教育场域中后喻文化的兴起。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将反映人类发展的传递文化类型划分为三类,即晚辈向长辈学习的“前喻文化”、同辈之间互相学习的“并喻文化”和长辈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同时,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趋势亦全面影响着公众和社会,传播渠道的增加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及时表达与接收观点。年轻一代凭借较强的适应力和深刻的观察力,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呈现增强趋势。

教师教育场域中后喻文化的兴起,体现在实践的多个维度。一方面,青年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主动获取知识与构建体系,教师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绝对权威;另一方面,随着传播渠道的增加,青年教师更易于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获得教学效果反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等,这对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大有裨益。在后喻文化为教师教育场域注入新鲜活力、明确青年教师之所长的同时,教师教育亟待反思自身的标准化倾向,以促进青年教师构建独特的教师教育体系。

数据文化逐渐崛起

大数据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日益凸显,教师教育场域中数据文化逐渐崛起。教师教育问题存在多种不同的建构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恰能助推数据支撑的实现。大数据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已初现雏形,在推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等方面已有初步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将使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更深刻地影响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盲目迷信大数据也带来诸多困扰:大数据的异质性特征使数据背后暗含的前提与假设可能被忽略,从而影响教师教育研究结论的有效性;人们习惯于利用大数据中的相关性来理解客观规律,从而将教师教育场域中的相关关系误解为因果关系;近年来基于国际比较的全球学生评估测试项目盛行,对教师教育成效的评估与学生成绩紧密联系,忽视教育过程中的丰富要素及学生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面向等。

因此,在积极探索大数据如何应用于教师教育领域的同时,也应谨防“数据主义”对于教师教育的过度渗入,提升教师教育者及其研究者的数据素养,使其建立对数据文化的合理认知。

生态文化初步构建

多层次、多类型的主体遍布于教师教育场域,构建起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生态文化。

第一,教师教育生态文化的核心即致力于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第二,在上述每类主体的内部,可绘制丰富的生态图景。例如,在教师发展机构的内部生态中包括官方层面的认证机构、研究机构及非官方层面的民间学术机构等。

第三,每类主体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关联机制,且各类主体内部生态交融,构建复杂联动的教师教育生态文化。例如,教师发展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两类主体之间互动频繁,教师发展机构内部的认证机构、研究机构等又与优质中小学生态图景中的诸多学校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复杂的生态文化对教师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保障教师教育生态的内部秩序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亟待深思。

教师教育的文化转向既是时代变革的产物,更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事业的体现。我们应重视文化转向带给教师教育场域的新变化,以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李阳杰)

编辑:zmh

关键字:教师教育文化数据喻文化发展生态场域机构构建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