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观察 > 正文


评论:对文化网评应当理性看待

时间:2019-04-12 14:00: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导读]不知何时开始,每当大家接触到一部文艺作品时,最先想的是到评分网站上看看打分的高低,或是查阅一些自媒体上关于该作品的网络评论口碑。甚至有观点认为:“在看大众点评淘宝评分的时代,不看影评,就是开倒车。”然而,当自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乐于使用的沟通媒介,当大众逐步掌控网络的话语权,人们能否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参考?文化网评的崛起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变迁的缩影。

不知何时开始,每当大家接触到一部文艺作品时,最先想的是到评分网站上看看打分的高低,或是查阅一些自媒体上关于该作品的网络评论口碑。甚至有观点认为:“在看大众点评淘宝评分的时代,不看影评,就是开倒车。”然而,当自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乐于使用的沟通媒介,当大众逐步掌控网络的话语权,人们能否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参考?

文化网评的崛起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变迁的缩影。社交媒体的发展在拓展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也扩张了人们的意见表达渠道,从BBS(电子公告牌系统)论坛网站的评论专区,再到微博、微信的自媒体热潮,网民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消费者和使用者,更是主动参与其中的信息生产者与创作者。越来越多人贡献“认知盈余”并成为擅长领域的专家,网络文化评论似乎已经取代曾经权威的文化专家推荐,更迅捷、更有趣、更自由的自媒体文化评论以极高的开放度和参与度影响了许多人对一部作品的判断。

面对“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也应看到其隐含或已显露的问题。有的网评内容缺乏理论支撑,文化评论演变成为一场情感宣泄;还有一些网络戏剧批评不惜当“标题党”,为追求点击率和跟帖率,刻意使用过激的话语、哗众取宠的言辞吸引眼球……对受众来说,过度依赖网络评论不仅不利于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也会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影响日后的信息选择与消费。

从杂志报纸文化专栏到互联网读写时代、视听时代,工业化与速食化似乎成为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目标导向。以某些微信公号的影评文章为例,其中经常安插电影海报、电影截图、动图、表情包等,为了体现所谓的“网感”,行文不成逻辑,充斥着粗鄙的言辞。这种所谓的“影评”看似迎合了某些用户的审美习惯,实际上却在消解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核。当下网络评论鱼龙混杂的现状也许难以即刻改变,但无论何时,评论者的独立精神、赤诚之心、自我约束及社会监督都应成为不可忽视的要义和准则。

时代在变,媒体在变,文化评论也在变。在变革的浪潮中,坚持对知识与思想、逻辑性与想象力的追求,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理应成为新时代文化网评的题中之义。作为网络评论参与者,也应放平心态、客观看待,不被“套路”所诱导,在个性表达的同时,心怀对作品的敬重和热情。(作者:王法治 责编:李慧博、吴亚雄)

编辑:zmh

关键字:网评文化评论网络媒体时代成为理性作品人们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